熊猫有几个手指


五个。
很多人以为熊猫有六个手指。其实,这个在历史演化中多出的“第六个手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指,而是增生膨大的腕部籽骨,就是俗话说的“伪拇指”。换句话说,这第六个手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大熊猫实际上的手指数量为五个。
这个腕部籽骨说是“骨”,其实这是一个没有骨头的肉垫,这个肉垫是长不出指甲的,不过却有如大拇指的灵活,它可以和熊猫前掌五个手指实现对握(真正的五个手指不能弯曲,也不灵活)。
这种对握的本事在动物身上并不常见,除了考拉、北美负鼠(脚趾)和大部分灵长类,也就吃竹子的大、小熊猫了。这其中,只有大、小熊猫特化出“第六指”去和其他五个指头对握,这的确是进化的优选了。

扩展资料:
动物进化的原因是生存与生活决定的,大熊猫多出来的“第六指”是为了更灵活更方便地获取并握住它的食物――竹子。
其实最早大熊猫是吃肉的,其消化系统也是典型的食肉型动物的结构。虽然竹子不及肉的营养和美味,但竹子分布极广,数量巨大,其它动物又不吃,躲藏在竹林中还可以避开剑齿虎等大型动物。
这种取食上的巨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都帮助熊猫减少了与其他物种的直接竞争,获取充足的食物,不失为明智之举。
而且,据研究显示,由于基因突变(Tas1r1 假基因化), 在 420 万前,熊猫丢失了鲜味感受器,这就意味――肉,在熊猫口中的味道未必比散发清香的竹子好。为了吃竹子,多长出一个“手指头”,这就是熊猫“六指”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哺乳动物)

有六个手指。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
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习性
大熊猫喜欢独居,每只大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
熊猫和别的熊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处于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过渡的阶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红萝卜、窝窝头,野生的熊猫会吃草、野果、昆虫、竹鼠、羊。
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猫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但它们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因此只能依靠肠内细菌分解竹叶(但大多未经消化完整排出)。
因竹叶热量低,熊猫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食(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掉9至14公斤(20至30磅)的竹叶,以弥补其饮食中有限的能量含量),同时为免浪费热量它们通常保持静态生活和避免与同类往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熊猫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bdcc44ce472d864d0b5118c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