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的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啊?


男方盖房,女方陪嫁妆发嫁・迎娶仪式一、去女家迎亲婚期的前一天上午,男方雇请的傧相带领吹鼓手、花轿仪仗(轿夫8一l6人,另有一名喊号的轿头),一路吹吹打打,到女家迎亲。进门之后,女家要赏钱管饭。这就是婚礼中的“整日子”。此时,新娘就梳妆打扮,由长辈或同辈女性陪同,带着红纸、红毡、祭品,乘坐花轿,在吹鼓手奏起的曲乐声,到坟上祭祖。女家要再次赏钱。如果男女两家路程较近,花轿、吹鼓于下午返回,第一天吉时再去接新娘。如果路程较远,花轿、吹鼓手要住下,晚饭后要张灯演奏。二、嘱闺女、填柜子吉期的前天晚上,婶子、大娘、姑嫂、姐妹都来帮蓿,“填柜子”,即把嫁妆、火烧、压柜钱等装入箱柜。压柜钱装在一个红漆木匣里。这是娘家给闺女的私房钱。箱柜的四角还要放上一些钱,以备闺女零用。等众人离去后,母亲单独嘱咐女儿过门之后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团结妯娌、善待下人。这叫作“嘱闺女”。实际上就是母女话别。三、新娘上轿吉日一大早,新娘便梳妆打扮。身着红袄(夏天也要穿)、红裤、红裙,肩披霞帔(俗称云肩),腰扎红带,头戴凤冠,脚穿绣鞋,外包红布。从上妆开始,吹鼓手们反复吹奏《催妆曲》,女家第三次赏钱。上轿时辰一到,新娘蒙上“蒙头红”(一块如方巾大小的红布),坐上太师椅,由迎亲的人抬到轿前,一对女家人把新娘扶下椅子,脚踩红毡,倒退着走入轿中。随后放下轿帘,花轿起动。一对大红纱灯头前照路,依次是仪仗锣鼓,送客(一般是新娘的舅舅和叔叔)骑马与花轿同行;一对押轿的小辈手扶轿杆(一般送一程即回),一路上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笙乐齐鸣。个别富有人家,还给闺女雇上两个丫头,同样得涂脂抹粉,红褂、红裤,列轿两旁随行。这两个丫头一般是短期雇用,给新娘伺候几个月就回去。四、过门花轿抬到男家大门口,按卜定的方向落在预先铺好的红毡(或红席)上。男家马上给新娘支付“落轿礼” (一定数目的的钱),如果这次支付得多,到拜天地、进洞房、敬酒、送客时就不再支了。吹鼓手立即吹奏《拜堂曲》慢板。两位嫁客(预先卜定好属相的青年女性)搀扶新娘,领着一对端传盘的人(年轻的男性)来到到轿门口,由嫁客掀起轿帘,将传盘里的两小碗栗子、红枣装进新娘的两只袖子内。但要各留下一对压碗。新娘把亲手给新郎做的一双过门鞋及一身礼服交给嫁客,嫁客叫端传盘的端着,一同回到新房。这时,新郎故意不马上出新房,让新娘闷坐在轿里等待.说是考验新娘的耐心,俗称“蹲性”。一直等到新郎穿上过门鞋和礼服(“回门时仍穿这一身,以示对新娘满意),披上一丈二尺长的彩绸,随傧相与嫁客穿庭过院,走出大门。两个端传盘的紧跟其后。一个传盘里放着一个缠有黄丝的篁子(表示一生不缺吃穿),一个装有枣、栗子,上蒙红纸的小升,一杆戥子称(表示人财两旺)。另一个传盘里放着一对包有红纸的粘糕。到了轿门口,先把粘糕连同传盘放到轿门边的红毡上,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向新娘三鞠躬,表示请新娘进门。两个嫁客把新娘扶下轿来,双脚迈过粘糕(示步步登高)。端传盘的立即把粘糕端回新房,放到床前的凳子中间。嫁客把新郎所披彩绸的一端用簦子压在另一个传盘上。两个嫁客一左一右扶着新娘,三人共同托定传盘,由新郎导路,脚踏红毡,缓步向前。经过大门口时,新郎、新娘要一步跨过放在门槛上的马鞍子(意为一步升天),进入大门。这就是“过门”。此刻,鞭炮齐鸣,鼓乐阵阵,人声鼎沸,毒片热闹、祥和景象。 .然后,由新郎本家属龙、属虎的两名年轻人搭上梯子,把一对用红纸包裹的砖块放到大门的前檐上,并插上两双拴有栗子、枣、铜钱的红筷子,名目?“龙托虎递”,表示镇邪、吉祥。三岔、悦庄等乡镇还要在大门两旁各摆上一个“火盆”(瓦盆里装有正在燃烧的木炭火),等新娘过门后撤去。“火盆”寓意是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五、拜天地在新郎的牵引和嫁客的搀扶下,新娘来到院中摆好的罩有红色桌衣的香案前,一对新人女右男左面对北边坐着的公婆站定(按照我国旧的礼仪,右为上位,左为下位,女人一生仅这一次居于男人之上),傧相高喊:“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共入洞房。”新郎新娘随着喊声,依次行礼。拜天地的整个过程中,吹鼓手起劲地吹奏,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期,东里、西里一带还时兴拜完天地后,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新娘给新郎拴荷包,表示互敬互爱。六、入洞房1.揭蒙头红、坐床。新娘进入洞房先坐在椅j子上,新郎用裹着红纸的擀面杖把新娘的“蒙头红”挑下来,通过嫁客递给新娘的婆母,由婆母揣在怀里,意思是“早抱孙子”,也有的说是表示“娘俩一条心”。接着,新郎先在床上来同走三趟,名日“踩床”,说是踩踩新娘的脾气,以后好夫唱妇随。然后新娘迈过床前踏凳上的粘糕,这对粘糕由嫁客压到枕头下面。登床,撒出袖中的枣和栗子(让闹房的人任意抢食)。然后,按卜定的方位赫腿端端正正坐好,谓之“坐床”。坐床直持续到当天的深夜,不能大小便,不能下床。所以新娘在结婚前三天就得缩食,仅吃点蛋黄之类的食物,吉期的头天晚上就不敢再饮水。第二日仍要坐上一天,三餐茶饭有人送,有人陪。2、换饭。新娘坐到床上之后,由专人用传盘端来两壶酒、两小碟咸菜,两个嫁客分别给一对新人敬上一盅酒,再夹两筷子咸菜喂到新人嘴里。接着又端来两小碗宽心面(手工擀的切得很宽的面条儿),第三趟端来两小碗糕,第四趟端来两小碗豆腐,都是象征性地夹一点喂给新人。这就是“换饭”。余下的东两端出新房被看热闹的人抢食,说是吃后能免病去灾。新娘的午饭是面条,晚饭是馒头,都是在床上吃,也有人陪侍。换饭以后,左邻右舍掉了乳牙好长时间还未长出新牙的小孩儿,往往由大人领进新房让新娘子用手摸摸牙床,据说新人的手吉利,摸摸之后新牙很快就会长出来。3、填枕头。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嫁客开始帮着往枕套里象征性地填把麦穰,还要放进栗子和钱。两个嫁客一边填一一边大声吟诵: “一把栗子一把钱,火的领着小的玩”、“一把金,一把银,一辈子有个聚宝盆”“一把米,一把面,一辈子不愁吃和穿……”引得新房外的人嘻嘻哈哈,新人也臊得面红耳赤。这时新郎就快步离开新房。嫁客再续填几把,放到床的两头,等婚后由新娘填足,缝好。4、闹媳妇。闹媳妇又叫“抢栗子枣”。新郎出了洞房,门外的男男女女便一窝蜂地涌进去,无所顾忌地摸抢被褥下的栗子、枣、花生,甚至故意推拉新娘。在一阵嬉戏过后,小姑、嫂子把闹新娘的人撵出去。如果婚期是在炎热季节,这时新娘可以由姑嫂帮助换下身上的红袄、红裤。吹鼓于们也就可以稍事休息,喝水,吃饭。到此为止,他们已经连续吹奏一个多小时了。七、宴请l、候人客。新娘下轿的同时,男家的两个陪客(一般是新郎的叔叔大爷)就寒喧客气着接过两个送客(当地称之为大客,一般是新娘的大伯、舅舅)手拎的一对包袱(一个包有一对未填的大枕头、宽心面,一个包着新郎的一双鞋、一身衣服),把他们迎进客厅,在一、二席位上坐定。两个陪客分列两旁,依次是其他作陪的亲朋。这一桌席必须是八个人,而且也是这场婚礼所有婚宴中的最高规格,因此男家非常重视。酒肴一般是十二大碗,有的乡镇兴两道饭,先后上到六个菜后,上第一次饭――水饺;再上六个菜后,吃第一次饭――馒头。上菜的顺序是头鸡、二鱼、三合菜、四喜丸子、六扣肉、八是八宝饭,其他菜肴可以随便上。陪客必须热情让菜,频频劝酒。整个酒宴间,男家要四次临席敬酒。第一次是上好四喜丸子之后,新郎和兄弟们敬酒。第二次是上到第六个菜后新郎的父辈敬,第三次是上完第八个菜后新郎的祖辈敬,第四次是上全了菜后由厨师敬。每次敬酒,客人们都是起立相迎,吹鼓手在门外吹奏《斗鹌鹑曲》。家族不大,人丁不甚兴旺,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仅由新郎辈及父辈敬两次酒。(鲁村、大张庄等西部乡镇的喜宴为两道饭)。席宴结束,大客与新娘的公婆互相认识,除了谦逊地介绍新娘的情况外,还要向婆婆交钥匙,即把新娘家陪送的橱柜上的锁钥交给婆婆,并把带来的两条红绳,一条系在洞房门上,另一条随身带回。这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同时,还要到洞房向新娘辞行。尔后,新郎的父母等长辈把大客一直送出村外。吹鼓手高奏《送宾曲》之后,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2、招待送“缘坊”的。男家对抬送缘坊的人,同样以宾客相待,新郎及兄弟们照例临席敬酒。宴后发给赏钱,然后返回。3、宴请邻里、亲朋。娶亲的当天上午,男家的亲朋好友、邻里故旧,或带礼品,或带喜幛,或带礼金,纷纷登门贺喜。男家便在中午宴请答谢。宴席的规格及敬酒的仪式,大体如候大客,但档次稍低一些。东里、西里、石桥等几个乡镇在新郎敬酒时,由新郎的两个兄弟辈执壶、端传盘到席面上敬酒,新郎只能恭立于客厅的门口,等敬酒完毕,向客人示以鞠躬礼。中南部乡镇,也有的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分若干次招待贺喜的宾客(当地贺喜称“送饭”),婚礼日主要招待“大客”(即送客)。4、闹洞房。结婚当日晚上,便是闹房的时间。所谓闹房,就是新郎的平辈、晚辈及四邻八舍的青少年男女,在洞房里和新人耍、闹、嬉戏。即古人所谓“戏妇、戏婿”,据传始于汉代。新娘还得下床开柜,把盛在脸盆里的火烧、点心、糖果让新郎拿一些孝敬祖父母、父母等长辈,余下的让姑嫂分给闹房的人吃,有的就撒到床上,随便让人们抢、争、捡。个别人还对新娘说些涎皮涎脸的话,甚至拉拉扯扯,让一对新人相亲相抱等,做些“非礼”的动作,以使大家从中取乐。每当这时刻,新娘的姑嫂就坐在床沿上遮挡,或让新郎偷跑出洞房躲起来。这叫“护床”。之后,家人以简单的酒肴招待闹房的。多数用罢酒菜即刻离去,但个别人直到深夜不归。这时小姑或小叔拿来尿盆(谓之“小姑拿盆儿,当年抱侄儿”)才不得不走开。当地古来就有“结婚三天无老少,新房新人尽管闹”的谚语。但是,辈份大的人闹房极为少见。八、喝“合婚酒”闹房的人散去之后,家人送来几碟菜肴,关上房门,悄然离去。这时洞房内才是一对新人的天地。新郎将“换饭”时搁在窗台上的酒壶拿来,斟满酒杯,互敬对方,这就是喝“合婚酒”,古代称为“合卺”。这一仪式,起于先秦,据《周礼・昏义》记载,古代婚礼有“合卺而醑”之说。孔颖达疏曰: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与妇各执一片“以醑” (醑,用酒漱口)。九、听房新婚之夜,洞房内必须通宵达旦点燃一对大红蜡烛,这就是“洞房花烛夜”,又称作“明灯照前程”。洞房外必须有人偷听新人的私房话,俗称“听房”。因为当地有“人不听鬼听,人听传喜,鬼听传忧”之说。所以新娘的婆婆一定要提前安排好。新郎新娘的亲昵举止被听房的窥到,切切私语被听房的听到,往往立即会传为笑话。男家老幼得以放心、宽心、开心。闹房的话传给娘家,其爹娘也眉开眼笑,因为自己姑娘受到礼遇,“公公喜,婆婆爱,女婿当作宝贝待”。若男家人丁不旺,没有合适的听房人安排,就暗暗地在新房外的窗下竖上一把扫帚,搭上件衣物,装成人在偷听。十、磕头新婚的第三天,新娘一大早起床,梳洗过后,先给公婆磕头,请示今天做什么,顺便端走公婆床前的尿盆,公婆要赏磕头钱。接着到厨下灶边掏灰,找到婆婆事先放在狄里或灶台上的红包,表示媳妇细心,会过日子。随后着结婚那天的衣装,由姑嫂领着,端着自己做的数对枕头或鞋,新郎随后,去给婶子大娘等长辈磕头、送礼,长辈照例要赏磕头钱。新娘磕完头,回到家要亲手做饭,并切记馏上入洞房时压在枕头下的粘糕。全家人阐坐在一起吃顿饭,一来显示出新娘的手艺,二来表示孝敬,二来表示今后家团团圆圆。所以古来有“过门三朝入厨下,羹汤侍奉永无忧”的诗句。十一、回三婚后第三天吃过早饭,新娘再次梳洗打扮,带上・对红包袱,里面包有从娘家带来的点心、火烧等,称为“随身饭或新郎新娘都骑马,或新娘坐哑巴轿(没有装饰风铃的轿),新郎骑马,由胞弟或堂弟陪同,一起到娘家去,这就是“同兰”。女家同样热情款待,并同时宴请送贺金、贺礼的亲友。招待新女婿的宴席特别讲究,一桌八人,不管陪客的年纪、辈份大小,新郎须坐首席。这是人生唯一的一次特殊礼遇。

你好,我家是诸城的,但是我们这边的风俗 应该是不会差很多的,你可以参考一下。如果你们没有订婚的话,要先订婚,可以选择六样或八样礼品(双数的,一定要有鱼。鸡。糖,还肉,其他的可以烟酒之类),以及给女方的首饰,等去女方家,还要给彩礼(双方可以商定好多少),你带去的礼品一般女方家只会留一半,这个时候按理可以改口,双方父母也要给改口的红包(600-2000),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在酒店办婚礼,改口的程序也可以放在婚礼过程中,给双方父母敬茶改口。在有些地方是有男方家买房子,女方家出家具这一说,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一般彩礼是一万零一块(去万里挑一的意思),想想女方家养育女儿也不容易,结婚也要操持一些东西,如果应要这么做的话是不是有些不仅人情?现在养大一个女儿和养大一个儿子的花费基本没差别了,彩礼钱女方父母就算不买家具陪嫁,也会偷偷给自己女儿做私房钱用。所以没必要在这个上计较。双方商量一下,以都满意为好。订婚之后,就是结婚的事情了,可以请一个管家帮忙操办,或是由婚庆定程序。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7b2eaa7449153b59bce2b7e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