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


也谈礼贤下士  人人都喜欢在能礼贤下士的官手下干事,这种官能体恤民情,不轻易发怒,有的甚至能做到爱民如子,在大一统的集权制下,在长官意志可以代替一切的情况下实在是不可多得。人们都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天子者得诸侯,得诸侯者得大夫,看来还是得人心是上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孟尝君就是这样一位礼贤下士的人。他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和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冯谖者,策士也。在孟尝君不知其身份和才能时,便欣然让他寄食于自己门下。孟尝君是在冯谖穷愁潦倒,“贫乏不能自存”的情况之下收留他的。孟与属下有这样一段对话:“客何好?”曰:“客无好也。”“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尝君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襟怀大度、礼贤下士的大家风范。  孟的左右却看不起冯谖,让冯“食以草具”。冯谖没住多久便发起牢骚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得知后便令属下“食之,比门下之客”。  没过多久,冯谖又不满了:“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又令“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冯故意得寸进尺,不分尊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感到十分厌恶,认为冯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而孟得知冯有老母后,便令“给其食用,无使乏。”  冯受孟大恩,处心相报,但报恩的方式十分独特:苦心为他设计了“三窟”。使得孟为相多年,无丝毫灾祸。  第一窟:冯到薛地为孟收债,“矫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此为“市义”,意即收买人心。  第二窟:齐泯王继位后,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由,迫使“孟尝君就国于薛”,途中,“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礼贤下士的义举传遍诸侯国,在他西游于梁时,梁王空出相位,派出使者,并备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去迎聘孟尝君。孟固辞不往,坐观齐王反应。  第三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如果孟尝君为他国所用,必对齐构成威胁,便派特使准备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最高礼节)前往,还修书致歉:“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阿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并许以重任:“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由此,孟尝君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为相数十年,无疑虑纤介之货者。”  孟尝君有后来的结果,计谋全在冯谖,可见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孟的成功在于他的“礼”和“仁”,其实,他的才华远不及冯。这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在位者要有管理能力,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就在于你如何征服人心了。即使刘备摔阿斗是假摔,但他毕竟是摔了,感动得赵子龙涕泪皆下。而今,某些人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对部下,有的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威风八面,不可一世。本事没有二两,权利却有千斤,看到不顺自己心的事,张口就骂娘,动怒就处分,丝毫没有宽容之心。有朝一日不在位上,人家又会拿你当角儿看么,不骂你八辈祖宗就够仗义的了。  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美国有一对夫妇的小孩被开水烫伤,因为伤得不重,送孩子到医院稍稍迟了一点,被医生斥为不人道。  国外某大公司为收买人心,专门设立了一个精神发泄室,把公司高层管理要员全部做了橡皮人,旁边丢了几根大木棒,若工人不满公司某个领导,操起木棒随便打。无怪乎工人从内心深处喊出了“誓与公司共存亡”的口号。  我们的管理者不妨向古今中外的仁义者学一学,再“一日三省吾身”,这样,你做起领导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拥护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写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巩固了政治地位,表现了冯谖的政治远见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的权贵的养士之风,同时也肯定了孟尝君礼贤下士的某些品德。 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这篇文字歌颂了冯谖的政治卓见。冯谖的所谓“焚券市羲”,实际上是一种争取民心的活动。冯谖的政治远见,明智远虑,就在于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一个统治者尽管可以一时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如果失去民心,将是十分危险的。 从文学性、艺术特色来看,这篇文章的特点,我们主要从刻划人物上来认识。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谈、行为细节的描写,通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地刻划了一个有奇谋异策的冯谖的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异乎寻常的智谋和奇士的风采。 文章写冯谖的三件事,一是冯谖初为门客,以异乎寻常的回答和行动试探了孟尝君对“士人”的态度;二是在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时,在薛地当众烧券,收买了民心;三是写在孟尝君失掉相位后,冯谖出奇谋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并建议在薛地建立宗庙,以长久保护封地,最后点出,“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都是冯谖一系列的策谋起了作用。 作品中孟尝君及“左右之人”的描写亦传神,“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以及后来的“以告”,“皆笑之以告”,“皆恶之,以为贪而不足”,见出人情世态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6809b5f80484c00da27d0fe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