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骑骏马我骑驴 回头看看推车汉 比上不足下有余这4句话的作者是谁...


唐朝诗人王梵志有首诗写道:“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首诗,被后人通俗地改写为:“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因此,这四句话没有具体的作者,源自唐朝诗人王梵志,后多被用于画中题言。
原文:
诗(二首)王梵志我有一方便, 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 至死不入县。他人骑大马, 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 心下较些子。画中有三个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排开,位于最左边的是身骑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一身绫罗绸缎,气宇轩昂,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上层阶级。
位于中间的便是这四句话中的“我”,也可以理解为这四句话的原作者。只见他倒骑毛驴,神色淡然,注目观看着身后的推车汉,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中产阶级。
位于最右边的便是推车汉。只见他衣衫褴褛,奋力地推动手中的推车,只能跟在前面二人身后,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平民阶级。
翻译:
看着前面的人骑着骏马,而我只能骑着毛驴,仔细想想我确实是比不上。但是回头看看我身后的推车汉,我才发现原来我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啊。
这四句话体现了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思想,提醒人们生活中应该做到知足常乐。人这一生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源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有的羡慕他人的出身,有的嫉妒他人的美貌,有的记恨他人的升官发财,殊不知这样的攀比,只会让自己陷入虚荣的陷阱之中。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总是想着与他人比较,更多的要想着如何与自己比较,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心情平静,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梵志一生创作多少诗至今不详。唐大历六年(771年)有110首诗手抄本传世。《全唐诗》不载其诗。《宋史・艺文志》著录王梵志诗一卷。明清以来,梵志诗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竟将梵志诗屏之门外。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遗书”中才又发现梵志诗。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刘复《敦煌拾琐》录王梵志诗一册。其后,郑振铎校录《王梵志诗》一卷及佚诗16首。国际敦煌学界有不少人研究梵志诗,但未辑录成集。1983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
该集依据“敦煌遗书”28种不同写本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小说里的王梵志遗诗,经过点校、考释,整理汇编而成,收梵志诗336首(不含附诗12首),虽然它远不是诗人作品的全部,但尚可代表诗人的创作倾向和思想风貌。
他的通俗诗,唐宋时很流行。皎然的《诗式》、范摅的《云溪友议》、何光远的《鉴戒录》、惠洪的《林间录》、《冷斋夜话》、阮阅的《诗话总龟》、晓莹的《云卧纪谭》、庄绰的《鸡肋篇》、费衮的《梁溪谩志》。
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陈岩肖的《庚溪诗话》、陶宗仪的《说郛》、杨慎的《禅林钩玄》等都转录有王梵志诗。日本平安朝时代编纂的《日本见在书目录》,著录“王梵志诗二卷”,可以推测大约在八、九世纪间竟已流传到日本。

唐朝诗人王梵志有首诗写道:“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首诗,被后人通俗地改写为:“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因此,这四句话没有具体的作者,源自唐朝诗人王梵志,后多被用于画中题言。
原文:诗(二首)王梵志我有一方便, 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 至死不入县。他人骑大马, 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 心下较些子。

画中有三个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排开,位于最左边的是身骑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一身绫罗绸缎,气宇轩昂,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上层阶级。
位于中间的便是这四句话中的“我”,也可以理解为这四句话的原作者。只见他倒骑毛驴,神色淡然,注目观看着身后的推车汉,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中产阶级。
位于最右边的便是推车汉。只见他衣衫褴褛,奋力地推动手中的推车,只能跟在前面二人身后,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平民阶级。
翻译:
看着前面的人骑着骏马,而我只能骑着毛驴,仔细想想我确实是比不上。但是回头看看我身后的推车汉,我才发现原来我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啊。
这四句话体现了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思想,提醒人们生活中应该做到知足常乐。人这一生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源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有的羡慕他人的出身,有的嫉妒他人的美貌,有的记恨他人的升官发财,殊不知这样的攀比,只会让自己陷入虚荣的陷阱之中。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总是想着与他人比较,更多的要想着如何与自己比较,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心情平静,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扩展资料
王梵志 [唐] (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
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养生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梵志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34eb76298896100b8f779d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