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关灶王爷的传说?


灶 王 爷 的 传 说 传说一: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传 说 二说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传 说 三 灶王爷姓张名大郎,他出生于豪门家庭,一向为人刁野蛮横。有一年,他的家乡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邻里乡亲们上门苦口求救,想借些钱粮糊口,以度饥荒,张大郎非但分文不给,还把乡亲们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门。就是对他自己家里的亲人,也是非礼对待,特别是对他的妻子,在平日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将妻子折磨得遍体鳞伤。后来,竟用一纸休书,将妻子赶出门家。张大郎在家挥霍无度,没用几年的时间把家产挥霍一空,于是就出门依靠乞讨度日。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听说这里施舍粥饭。张大郎赶快排队打粥,可是刚刚挨到他时,锅里的粥打完了,张大郎饥饿难耐,顿时眼前直冒金星,晕倒在地。小尼姑发现后急忙通报师太,师太叫人七手八脚将张大郎抬回尼姑庵。师太一看此人竟是张大郎,赶紧亲手给张大郎做了一碗热面条,端给他吃。原来,师太正是张大郎的前妻郭丁香。按古训,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丢尽了脸面,自从丁香离开张大郎后,只好削发为尼。一碗热面条下肚后,饿晕了的张大郎睁开了眼睛,一眼就认出前来端饭的人正是自己结发妻子。此时,他感到无地自容,一溜子钻进了熬粥的灶房。从此后,张大郎就帮尼姑庵烧火熬粥,施舍天下劳苦百姓。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于是钦封张大郎为灶君,掌管各家灶房事务,人们从此称他为“灶王爷”。玉皇大帝念张大郎有功,叫人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这天,百姓就给他献上糖果,并在他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话言好,下界保平安”,横联“与人为善”。此后,各家各户都供一些糖果粘糕类的甜食给灶王爷,也有得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是为了让灶王爷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于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吃过了本年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饭,带着各家的供奉回天庭述职了,至于述职的结果,只有等下一届的灶王爷告诉大家了……

灶 王 爷 的 传 说 传说一: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传 说 二说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传 说 三 灶王爷姓张名大郎,他出生于豪门家庭,一向为人刁野蛮横。有一年,他的家乡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邻里乡亲们上门苦口求救,想借些钱粮糊口,以度饥荒,张大郎非但分文不给,还把乡亲们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门。就是对他自己家里的亲人,也是非礼对待,特别是对他的妻子,在平日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将妻子折磨得遍体鳞伤。后来,竟用一纸休书,将妻子赶出门家。张大郎在家挥霍无度,没用几年的时间把家产挥霍一空,于是就出门依靠乞讨度日。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听说这里施舍粥饭。张大郎赶快排队打粥,可是刚刚挨到他时,锅里的粥打完了,张大郎饥饿难耐,顿时眼前直冒金星,晕倒在地。小尼姑发现后急忙通报师太,师太叫人七手八脚将张大郎抬回尼姑庵。师太一看此人竟是张大郎,赶紧亲手给张大郎做了一碗热面条,端给他吃。原来,师太正是张大郎的前妻郭丁香。按古训,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丢尽了脸面,自从丁香离开张大郎后,只好削发为尼。一碗热面条下肚后,饿晕了的张大郎睁开了眼睛,一眼就认出前来端饭的人正是自己结发妻子。此时,他感到无地自容,一溜子钻进了熬粥的灶房。从此后,张大郎就帮尼姑庵烧火熬粥,施舍天下劳苦百姓。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于是钦封张大郎为灶君,掌管各家灶房事务,人们从此称他为“灶王爷”。玉皇大帝念张大郎有功,叫人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这天,百姓就给他献上糖果,并在他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话言好,下界保平安”,横联“与人为善”。此后,各家各户都供一些糖果粘糕类的甜食给灶王爷,也有得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是为了让灶王爷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于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吃过了本年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饭,带着各家的供奉回天庭述职了,至于述职的结果,只有等下一届的灶王爷告诉大家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0ff0162585b5f7e66a08160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