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为什么是古代文人的“标配”?


驴和马虽然拥有共同的祖先,但自古以来驴就比马矮一截,不及马形象高大上,有高昂的头,有大长腿,又有颜值,跑得快,性格还温顺,被人称为骏马。驴呢,只有小短腿,一副猥琐相,跑得慢,还有改不了的驴脾气,动不动尥蹶子发泄不满情绪,难怪被人骂成蠢驴!好不容易跟马攀上姻缘,指望着扬眉吐气,结果生出的孩子被人称呼骡子,不能繁殖后代,真是断子绝孙的命!
驴和马在古代虽然背负共同使命,成为人类低碳环保的代步交通工具,但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只有王侯将相、达官贵人才配得上骏马。驴就低马一等了,虽然也称坐骑,但它背上坐的大多是贫下中农阶层,其中就包括名利场上失意落魄的文人们。马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豪车,一般老百姓消费不起;驴约等于今天的自行车,是低收入一族的出行首选,就这样不堪大用的驴成了古代落魄文人的标配。在这些骑驴俱乐部成员中,不乏名头响亮的大咖,比如孟浩然、贾岛、柳宗元、李贺、王安石、蒲松龄等等。
驴驮着落魄文人走四方,这在驴的家族史上可以写下辉煌一笔了,但是它们任劳任怨的服务,并未获得文人们多少点赞,这足以成为驴患上抑郁症的理由。那些肚子里有墨水的知识分子,把赞美之词慷慨地献给高驴一头的马儿们。孟郊考中进士后,心里乐开了花,挥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马也跟着主人得瑟起来。


少有诗名的李贺早年蜗居乡间,每天骑驴遛弯,会在驴背上挂个布袋,用于装随时记下思索得来的诗句,方便回去整理。这位鬼才完全不顾身边驴的心理感受,写下一首颇有名的咏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少有诗名的李贺早年蜗居乡间,每天骑驴遛弯,会在驴背上挂个布袋,用于装随时记下思索得来的诗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b60d23e8362c3ebd0500c0b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