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为何会如此引起观众的共鸣?


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于7月9日上映,这是导演刘伟强继《中国机长》后执导的第二部主旋律电影,一经上映好评如潮,观众直呼“催泪”,评分平台上23万人打出了9.5的高分。可以说,《中国医生》用半叙事、半记录的手法,全景式地再现抗疫全过程,用真实激起了观众的共情底色。
《中国医生》作为一部半纪实医疗片,将故事发生地聚焦于新冠疫情“暴风眼”金银潭医院,讲述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动人医护故事,通过穿插记录影像、新闻报道串联时间线,完成了一个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医护群像戏。
不同于常规主旋律片着力于爱国热情和苦难展现,《中国医生》将宏大叙事还原到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人身上,当生活常态与疫情交织,格外展现出一线抗疫者们的伟大。患有渐冻症的张院长,是个脾气火爆的湖北汉子,他瘸着腿奔走在医院为病人治疗,看着病情恶化的妻子哭到不能自已。文婷医生专业、冷静理智,在混乱的场面中掌控全局,她压抑对女儿的思念,除夕夜仍坚守在一线;她食不知味,因为没有及时救助杂货店老板,无声地颤抖与垂泪。我们曾经在新闻报道中,或多或少了解过这些医生们的英雄事迹,而影片则将他们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越是展现他们作为普通人“接地气”的一面,越能体现出平凡人的伟大一面。


如果说,《中国医生》中医护人员是绝对的主角,支线剧情展现的则是普通人与疫情的对抗。通过医生与患者间的交流,电影巧妙地将镜头聚焦到了金银潭医院之外的平民英雄。快递小哥金仔,因为怀孕的妻子没有床位,对医生大声嚷嚷,这是普通人在医疗资源紧缺时的真实写照。妻子住院后叮嘱他注意防护不要接单,他却冒着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给一个个家庭送去希望的口粮。《中国医生》展现普通人的心路历程,引起观众对平民英雄的共情。
除了对典型人物的刻画,《中国医生》在后半场运用了大量纪实影像与新闻资料,将视角推向了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全城消毒,工作人员昼夜不分摸排调查;大批医疗队与物资运往武汉;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将《新闻联播》的疫情报道作为推动影片叙事的时间线,既保障了真实性,也唤醒了人们有关疫情的记忆与情感。
诚然,《中国医生》这部电影不够完美,存在着结构松散、配乐过多等一些问题,但在全世界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它用影像还原武汉曾经的日日夜夜,让中国医护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定格于银幕,让中国人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精神定格于银幕,成功地用真实引发了人们的共情。

《中国医生》,这是一部反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影片。影片聚焦武汉抗疫一线,将以武汉医护人员及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背景,从人性的角度,运用独特的叙事,以及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全景展现抗疫一线充满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中国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武汉解封之日的第一时间,博纳公司便克服重重困难,派出采拍小组深入疫情一线,与数百位医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搜集资料,目前已经采访到了包括钟南山院士本人、广州驰援武汉第一人、广东援鄂医疗队,以及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中心医院等抗疫战线最前沿的白衣天使们,拍下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视频资料。  钟南山院士在此次座谈会中亦对电影的拍摄提出了期待和希望:“我很期待,希望你们不仅要走访一些抛头露面比较多的专家,还要更多地采访在一线埋头苦干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大多数。”他表示,他之前看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认为以普通人视角讲述大格局故事的方法就很好。  “现在一些国外朋友对中国还是有一些误解。”在谈到影片的传播时,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国外有些人喜欢将病毒贴上政治化标签,他希望电影能从人性的角度打动观众:“这部电影除了在中国放映以外,最好也能在国外放映,要用国内外观众都能理解的方式,用真正的人文精神打动观众。”  钟南山院士还深情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影片《人到中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改革开放后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人到中年》,当时我国外的医生朋友们都看哭了,如果《中国医生》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那就很了不起了。”钟南山院士表示,如果《中国医生》能引起国外观众的共鸣,那就非常成功。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b5fc687a4c8578c2cb3304f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