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的形象是怎样的?


我国历史悠久,在茫茫的历史中,不乏种种传说,在民间,关于寿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寿星是老人星,也是南极老人星。在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禅书》中写道: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
可见汉代时已认为寿星就是南极老人星,而天空中只要出现寿星,天下便平稳安定,所以当时人们祭拜它,以祈祷福寿。唐代时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做寿星,并设坛合祭,从此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期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王杖即鸠形手杖。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老人使用鸠杖,寓有进餐可防噎的意思。
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期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代,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所描绘的寿星形象是: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要数他硕大无朋的脑门。这是山西永乐宫壁画,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中的神仙中,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关于大脑门的来历,有人认为大脑门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
寿星的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长寿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
我们都知道,在寿星的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
但是魏晋时期,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民间传说在大地的东北方是恶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门,称“万鬼之门”,将恶鬼拒之门外。据说这道大门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为了保险起见,在门前还栽种两棵桃树来镇鬼驱邪。
有趣的是后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桃树的汁液的确含有某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成分。在过去中药里桃树枝也是一味药,并且人们相信朝向东北,也就是朝向鬼门方向的桃枝药力最佳。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年画《寿星图》是民间喜爱的吉祥物,图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人们看到他便心旷神怡,从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
在《寿星图》的四周还点缀有松、鹤、龟、桃、灵芝、葫芦等表示长寿吉祥的动植物,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气氛,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还有些年画将寿星与福、禄二星画在一起,表现出既求长寿,又求官运、福运的意思,被称为“福禄寿图”。

寿星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位神仙。白胡子老头儿。额头高突。手拿拐杖。经常捧个寿桃。如同下图。(张砚钧画作)

张砚钧画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77943affdbaf6f8881de65e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