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柳条?


最可靠的一种说法是是缅怀介子推。因为我们都知道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家家户户不生火,那插柳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在介子推死后的某年,晋文公携文武百官前来悼念,发现介子推当年死的死后抱着的那棵大柳树竟然发了芽,而且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晋文公便将这棵柳树赐名“清明柳”,并当场折下了几段柳枝戴在头上,群臣纷纷模仿,以示纪念,从此后就有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还有第二种说法。相传,清明插柳源自隋朝。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隋朝开通了一条运河,这个运河给当地的百姓真正的带来了实惠,一方面当地土特产可带出去卖了,另一方面外面的蹊跷玩意也能见识到,所以促进了南北双方的物质文化交流,老百姓那叫一个高兴啊。但是运河开了也有一些不好,那就是担心决堤,你想啊,赶上暴雨倾盆那河堤不瞬间就垮了吗?
所以为了加固河堤当地运河两岸的百姓都会在河堤上栽种一些植被,而柳树一方面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喜好湿润的环境,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家的首选,加上清明时节天气变暖,气温适宜,非常适合种树,所以插柳从那时候起慢慢的成了一种风俗。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柳永大家都知道,就是写那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单凭这一句词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个多情种,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柳永经常穿梭在烟花柳巷,今天陪小红唱唱高山流水,明天陪小绿玩玩美女与野兽,生活乐无边。  
但是这柳永的前程却不是很好,虽然中过进士但最后却是穷困潦倒抑郁而终。柳永死后,他生前的那些挚爱小红小绿们每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会带着祭品到他的坟前祭拜,然后插段柳条,以示对他的怀念,久而久之这种习俗被当地百姓接纳,于是相约在清明节当天用插柳这种方式来缅怀先人。
第四种说法是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喜欢捉鬼的大师,他们认为柳树属阴,既有聚鬼纳鬼的作用,又可以驱邪避灾,赶跑家里的脏东西,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所以在他们口中柳树又称作鬼柳,清明节本来就是阴间门户大开之日,所以活人为了不让脏东西进家人,就把柳条插在门口,这也表达出了人们对平安与幸福的向往。
【拓展资料】
清明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说法之一:柳树在春天绿得早,而且它的生命力很强,无心插柳柳成阴。人们认为柳树有灵性,无论插柳还是戴柳,都是人们追求自然的和谐,体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 说法之二:在民间,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均指农历)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的日子。人们为防避鬼的加害而插柳戴柳。因受佛教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柳枝有避邪镇鬼作用。在《西游记》中可看到观音菩萨用柳枝沾水普度众生的描写。后来,由于清明节影响不断扩大,人们仅将七月十五和十月一日当作鬼节,而对清明另眼相待了。 说法之三:最流行的,还是纪念介之推说。介之推,又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晋国人。他曾跟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有一次,晋文公饿晕过去,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烧了给他吃,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晋文公执掌朝政后,对许多功臣大加封赏,惟独忘了介之推。待晋文公猛然想起那段不平常的经历时,介之推已经背着老母隐居到绵山。为迫使孝顺的介之推出来共享富贵,有人出了个放火烧山的臭主意。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介之推与老母抱着一颗大柳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痛悔万分。第二年,晋文公又来到绵山祭奠介子推,看到那颗被烧焦的大柳树又复活了。看见吐芽的柳枝,晋文公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随后他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51df1f0858711eb6099a731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