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看病都需要把脉,中医的脉学宗师是谁?


 脉学之宗的医师其实在历史上非常的著名,其实就是“扁鹊”了。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 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 祖,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他所采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很突出,具有极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 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 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 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年轻时谦虚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堆集的医疗经历,用于平民大众,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免除苦楚,不愧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祖师,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9ff3c3b5a5c4b11a28ff5a39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