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历史上的包青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出身于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亲包令仪曾在宋太宗时代任职刑部侍郎。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包拯在任内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格,扬善惩恶,任职开封府尹期间,京师奸佞大为收敛,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是春秋时代楚国忠臣申包胥的三十五世孙,祖父包士通是耕读为家的平民百姓,父亲包令仪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任职刑部侍郎。包拯有两个哥哥,大哥包莹、二哥包颖均过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传宗接代的独苗。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余年不离开家乡,父母去世后,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岁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长子包
包拯在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官吏之一,大家对他的影响是:刚正不阿,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直言善断的形象与黑面月牙一起深入人心。历史上的真实的包拯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呢?为何包拯会成为人民群众顶礼膜拜的“青天”偶像?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没有所谓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的身世。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父亲做过惠安县的知县,还曾经在中央做过小官,对包拯也是非常宠爱,所以包拯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上进与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因父母年事已高,大约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外出做官,这也使得他留下了至孝的美名,一直到宋仁宗景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990441254dd81d0e9b58beb0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