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富弼晚年说“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对此你怎么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相。

庆历二年(1042),出使辽国。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新历》,文中提出河北守备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除,改姓青州(今山东益都)。当年河北被水淹没,难民四处逃亡。傅壁动员赈灾,以地为粮,募数万饥民为兵。

至和二年(1055年)以文彦博为宰相,后因其母去世而停止。宋英宗登基,被召为枢密使,又因脚疾被罢免,进封为 "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年),宋英宗赵顼问他如何处理边境事务。傅毕说:"陛下在位时间不长。

辅弼多次到辽国,对西夏的情况也很关注,他意识到辽国 "实强盛",西夏 "日渐强盛",与古代夷狄有很大不同,一直是中原文明的强劲对手。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关系的透彻了解,帮助宋朝撬开了辽、夏之间的联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他又相中了。他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恳请退兵。治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县)。拒绝执行新政法,声称 "新法,不知也"。退居洛阳后,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1083年,元丰去世,享年八十岁。临终前,他写道:"神宗皇帝将其土地割让给西夏旦租简王朝,达到养兵息民的目的。谥号文忠。

历史如何评价北宋名臣富弼

总体评价

富弼年轻时本分于学,笔下能文,胸怀宽广。毕为人清廉,好善妒,李时珍,仁义英武,神宗四朝,官居宰相;且性情至孝,贡举善修,与人相敬如宾,虽微官而布见,与之有礼。

仁宗时,宋辽关系再度紧张。辽国在北方驻军,要求派使者与辽国谈判,划定领土。当时北宋朝廷群臣上下因敌情难测,无人敢担当特使。面对主忧大臣的侮辱,傅毕挺模裤身而出,两次出使辽国。型森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双方的利益,不卑不亢,仁慈而又威严,使辽兴宗认识到了错误,于是冷静下来。从而使南北人民数十年无战事,天下称善。

穆修:"进士不足以成其子,应名于天下。"

欧阳修:"杜衍、韩琦、范仲淹、傅壁,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能止罪,自古小人谤忠贤,其说不远矣。"

叶青辰。"今辅夷之臣,持忠义之深,莫如富弼。"

苏轼:"韩、范、富、欧阳,此四人,人也。"

王十朋:"吾祖太宗,吾宋氏之祖。真宗仁宗为列圣,守我宋家法也。宪宗时,若范志、赵普之徒,同为我宋氏之法也。真宗时,有若离行、王旦、寇准。仁宗时,有曾国藩、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为宋朝的护国之家。"



对此我觉得他的这个晚年愿望是很真诚的,他肯定也是一个特别不喜欢打仗的人,他爱好和平。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9590ebc661e7eef73e0e74db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