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的后半句是什么?


论语・微子篇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详解编辑解析一【原文】18・1 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注释】(1)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2)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3)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原文】18・2 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2)。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注释】(1)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2)黜:罢免不用。【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原文】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译文】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原文】18・4 齐人归(1)女乐,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注释】(1)归:同馈,赠送。(2)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译文】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原文】18・5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注释】(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1]解析二【原文】18・6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4)执舆(5)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6)?且而与其从辟(7)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是一成语典故。 出 自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词 目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成语典故〗 发 音 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释 义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 处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示 例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的书呆子。 用 法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示 例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的书呆子。 近义词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反义词 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歇后语 侯门的小姐,王府的少爷 灯 谜 孔夫子的弟子 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穿过丛林时掉队了。这个学生就是孔子很喜欢的子路。子路正在着急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农在田地里作农活,于是他走上前问到:“子见夫子乎?”意思是说:你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农看了一眼子路,没好气的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老农的意思是说:既不劳动,又不知道生产知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子路觉得自己说话太冒失,没有礼貌,所以就很恭敬的站在一边,半天也没有说话。老农看子路还是知书明理的人,就邀请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晚上还盛情的招待了子路。 第二天早上,子路赶上了孔子一行人,就把昨天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一定是一个有修养的隐士。”孔子想和他谈谈,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当他们去的时候,那位老农和他的家人已经不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957eec61b99909d8dcd831bd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