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中赵五娘的悲剧意蕴


  赵五娘是高明写的元杂剧《琵琶记》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①民间妇女性格.认为赵五娘的民间性格表现在“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民间类型 的故事情节之中.李希凡认为“赵五娘是中世纪千百万中国妇女最深刻的典型”.这种民间妇女的性格主要是“渗透在赵五娘性格里的那种勇于承担苦难的自我牺牲精神,那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爱情,那种不受功名利禄引诱的纯洁朴实的生活理想.”  ②艰苦斗争的性格.戴不凡认为“她不是被风风雨雨批得垂头丧气的牡丹,她是在严霜中迎着北风开放的菊花.”“正如夏日蓝天初升的旭日,奔腾万里的黄河,耸入云霄的泰山”,“令人油然地感到一股强大的鼓舞力量.”  ③双重性格.认为一方面,赵五娘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传统美德和坚忍不拔、忘我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时代的印记:奴隶式的驯服,‘一鞍一马’,‘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 “艰苦斗争”说显然有拔高之嫌.“民间妇女性格”与“双重性格”这两说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民间妇女本身就具有两重性,即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封建观念的服从.更何况赵五娘这一形象并不是作者单独塑造出来的,而是高明在“里俗”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赵五娘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她又体现着高明的道德理想.这就决定了这一形象的两重性,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牺牲.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的.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袁行霈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 时代的变迁与主题的变换 悲剧意蕴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高明(1307?~1359),字则庆,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学家黄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8de37eb8aaa5f94389006551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