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根据研究,构成太行山大峡谷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可以追溯至距今 25 亿年以前的太古界,这是一种占老的花岗片麻岩,在青龙峡谷底底部可以略窥一斑。花岗片麻岩之上为距今 12 亿年前中元古时期沉积于滨海地带的紫红色的石英砂岩,砂岩层面上种类繁多的波痕和泥裂构造就是当时地质环境的写照。  丹壁同两侧重重叠叠的岩层,形成于距今 5 亿至 4 亿多年的寒武 奥陶纪,当时这里是典型的陆表海环境。那是一种现已消失的古海洋类型,温暖的海水浅而动荡,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和碳酸盐沉积,因此在这些地层中可以发现古生物三叶虫化石。  在形成上述岩层之后,区内又历经了多期次的大地构造运动,在这些岩层中产生了多组宏大而垂直的构造节理(岩石中没有位移的裂隙),成为大峡谷形成与演化的导控因素。  距今 2500 万年的新近纪以来,区内地壳迅速抬升。岩层重直节理处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山涧洪水浸蚀下,形成破碎带。破碎带进一步分化,形成峡谷。距今 15 万年的晚更新世以来,区内升降运动明显增强,山顶受季节性暴雨冲刷形成峰丛,山涧洪水沿着这里多组方向节理、裂隙迅速下切,形成峰回路转、蜿蜒曲折的嶂谷景观。在八泉峡、五指峡、红豆峡的谷底与侧壁上布满的冲刷槽和水蚀旋潭,都是峡谷形成过程中山涧洪水强烈冲蚀和涡流侧蚀作用的结果。  距今 1 万年以来的全新世,区内转为干旱少雨环境,大峡谷中水量明显减少,冲刷作用减弱,新生嶂谷的形成减缓。 目前,嶂谷的形成进入衰退阶段。

峡谷的形成一般有俩种,断裂峡谷和水蚀峡谷,这俩种区别很明显,水蚀峡谷比较光滑且能看到水留过的痕迹,断裂峡谷一般比较深,宽度比较一致,壁面不像水蚀的那么光滑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81acade35ab9df0c97eb6fb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