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的歇后语


冲着柳树要枣吃――故意刁难;有意为难。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歇后语(2张)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
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歇后语

冲着柳树要枣吃--有意为难
知识拓展:
1.藤攀枯树 ―――― 胡乱纠缠 。
2.树阴底下使罗盘 ―――― 阴不阴来阳不阳
3.树枝上挂团鱼 ―――― 四脚无靠
4.树枝丫盖房 ―――― 不是正经材料
5.树枝做拐杖 ―――― 光出岔子;净岔子
6.树桩上的鸟儿 ―――― 迟早要飞
7.拴在树上的叫驴 ―――― 尽绕圈子
8.司令上树 ―――― 趾(枝)高气扬
9.松鼠想吃树上鸟 ―――― 办不到;没法办
10.松树林挂灯笼 ―――― 万绿丛中一点红
11.抬着食盒爬上树 ―――― 言之(沿枝)有理(礼)
12.躺倒的枯树 ―――― 腐朽
13.藤攀枯树 ―――― 乱来纠缠
14.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 难遇
15.铁树开花 ―――― 千载难逢;无结果;好事难盼
16.乌龟去爬树 ―――― 上不去,无能为力
17.吴刚砍桂树 ―――― 没完没:了
18.五百年前的老槐树 ―――― 盘根错节
19.喜鹊落满树,乌鸦漫天飞 ―――― 吉凶未卜
20.橡皮棍子做旗杆 ―――― 树(竖)不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dd042e948305ab60e90cc4c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