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头上插草是什么意思吗


1、古代女子15岁,到了结婚年龄,就会结发,用笄贯之,称为“及笄”。贫穷人家以荆条为钗,所以古人谦称自家妻子为“拙荆”。
2、古代插着草标意为东西待售,倒不是专门指“卖身”,“战乱、饥荒的时候,有插着草标卖儿鬻(yù)女的,还有像家族被查抄,家中亲属被贩卖做奴隶,也会插着草标。”
37、头上插着草标意为贩卖自己的性命。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关羽认为颜良的实力不值一提,和己对阵无异于将草标插在自己的头上,只是贩卖自己的性命罢了。

扩展资料
在簪花盛行的唐代,还出现了皇帝赐花一说。游园之时皇帝向所喜爱的大臣赐花簪花,已成光耀门楣的大事,此时的簪花还暗含“才俊”的含义。
皇帝对爱臣的赐花风俗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至明末,除元代外,均有各类记载,其中尤以宋代为盛。可见随着簪花习俗的演变,簪花与宴饮已成了密不可分的两种相关活动。
除了簪花的风俗,古人也在头上戴草,但与今日的呆萌之美不同,古人插草即有卖身之意。插草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
大都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因市场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这样就产生了草标广告。
草标广告在古代很普遍,如《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 《儒林外史》中“范进卖鸡”,都是在物上插一草标。这种形式,迄今在农村集市上仍可见到。后来贫困人家的孩子在卖身之时也在头上插上草标以示大众。头插草标卖身的说法见于小说、戏曲中的描绘。
或是这种做法的发轫。插根稻草,表示该人家里地无一垄,房屋一间,粮无一粒,饥饿难耐,贫穷就如同这根稻草一样,需要将自己卖出去,才可以有生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榕城青年悄然流行“头上长草” 原是“萌文化”

"草"表示贱的意思,就是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不"值钱"(直不需要了).故称卖.草标.也称之为草芥.本是自然生长之物,但当其插在所售或待售物品上时,便有了标识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芥.《水浒传》里曾多次提到草标,最为有名的是关于杨志卖刀的记载:“杨志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上市去卖.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db3d4c71d2a38a4d580b302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