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为何要叫寿星


生日叫寿星有祝福之意,祝愿生日者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长命百岁。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南极真君。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汉族民间认为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后人把过生日或祝寿的人称为寿星。
旧时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

扩展资料
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
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寿星 (神话中的长寿之神)

“寿星”考 我们经常尊称年纪很大的老人为(老)寿星。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寿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其实,寿星最初是星的名字,至于其具体所指,历史上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寿星是指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即角、亢二宿,如《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因其列众星之长,所以主长寿,如郭璞《尔雅・释天》注曰:(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另一说寿星为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又名老人星、南极老人,西名Canopus,即“船底座α星”,为全天第二亮星)。南极老人星最初为掌国运兴衰、国命长短的神灵,后来才被引申为主人寿长短的神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及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均载:“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唐人司马贞在《<史记・封禅书>索隐》中亦云:“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而唐人张守节则认为老人星既主国家命运,也就能主君王之寿命长短。他说:“老人一星,在弧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命长,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 (见《<史记・封禅书>正义》)。再后来,老人星的职司进一步扩大,由专司君王寿命扩大到掌管天下人寿命,寿星也逐渐变为一位人人崇拜的世俗神灵。 民间奉祀寿星的活动始于周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专门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东汉时,寿星之祭被列入国家祀典,如南朝范晔、司马彪等所撰的《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仲秋之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到了唐朝,人们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如唐杜佑(字君卿)撰的《通典・礼四》云:“大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乙巳),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相同记载亦见于后晋沈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d70d29af465f38620ca4b68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