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国后,为何陵墓依旧有人守护?守陵人现在还有吗?



在河北,有一个村子,现在的村民基本上均为清代守陵人的后裔,这个村子就是河北易县的忠义村。

这个忠义村始建于1723年,至今有280多年的历史。

就清朝来说,从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建立基业到溥仪退位,大约300年时间里,清朝贵族先在关外建立了关外三陵,后来又在河北遵化和易县先后建立了清东陵和清西陵。


以清西陵为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1730年,登上皇位已有8年的雍正,选择在这里为自己建造陵寝,定名为泰陵。

从泰陵筹划营建之初,清政府便陆续从北京、东北地区以及清东陵调派八旗子弟入驻清西陵,负责清西陵的建造、维护、守护以及祭祀活动,清政府在这里为他们建造了大量的营房,供他们居住和生活。

这就是最初的守陵人,此后,这些守陵人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到了民国时期,他们才光荣地“下岗”,下岗后,他们的生活也随之陷入了低谷;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他们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守陵人是清朝可以世袭的“公务员”

自清西陵始建以来,从北京和东北地区调派来的守陵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值得皇家信赖的人,这部分人几乎全部为八旗之中的上三旗子弟,以镶黄旗居多;他们有的是贝勒,有的是大臣,甚至,有的是宗亲王公,级别从正三品到正九品不等。

当然,这些大臣以及王公贵族或许因为犯错而被迫去当了守陵人。

比如,雍正的同母弟弟胤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b5d8df9ca48c68d0297c3d0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