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奥秘?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砂浆粘接。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的窟窿,里面有许多破碎物,都是腐朽了的木泥。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也发现了类似的窟窿,里面露出了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这就说明大佛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头来衬托,外面装饰上锤灰而成。在佛像的第4层,第9层和18层都制作出了一个横向的排水系统。同时大佛的衣领正胸处也有排水沟与佛像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游客是不容易分辨出来的。因为大佛是背靠着山的,所以也是不容易遭到腐蚀的。但经过了很久的时间,佛像还是依然屹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大的改变,这样游客也是感到惊奇的。在当时的时期那里的一些建筑技术不是非常发达,但是当时的人们智慧也是比较高的,可以用这样的技术造出这样的大佛,而且经过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洗礼,它的排水系统也是非常完整。所以在佛像制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它的漂亮性,还要把它的各种功能都融入佛像当中,当然我们还要考虑方位的问题。这样不仅一些游客是不容易发现的,而且也能更好的保护佛像,让他更好的存活下去。

关于乐山大佛的奥秘如下: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整座大佛呈现出弥勒佛坐姿,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有众多的游客来到大佛前参观参拜。其实,乐山大佛不止是雄伟,它的头部还隐藏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你知道佛头的尺寸么?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头高 14.7 米,头宽 10 米,发髻 1021 个,耳长 7 米,鼻长 5.6 米,眉长 5.6 米,嘴巴和眼长 3.3 米,颈高 3 米,肩宽 24 米,手指长 8.3 米,从膝盖到脚背 28 米,脚背宽 8.5 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你知道佛的螺髻有多少个么?大佛顶上的头发(俗称 " 螺髻 " ) ,共有 1021 个。这是 1962 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 5-15 毫米。1991 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 3 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 78 厘米,顶部 31.5×31.5 厘米,根部 24×24 厘米。螺髻中暗藏玄机这18层螺髻实际上是一套排水系统,在第 4 层、9 层、18 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从远处看根本看不出来,设计得极其巧妙又隐而不见,再加上衣领、衣纹、正胸处的排水沟和两耳背后靠山崖处的互通洞穴,可以让大佛很好的排水通风,防止侵蚀风化。而且,大佛的耳朵不是用原岩凿成的,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的,隆起的鼻梁也是用木头衬的,外部涂抹了锤灰。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 9.15 米、宽 1.26 米、高 3.38 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 16 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 16.5 米、宽 0.95 米、高 1.35 米,左洞深 8.1 米、宽 0.95 米、高 1.1 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的一次维修中,维修公认从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一处深约25厘米的窟窿,掏出许多破碎物,经过仔细检验,正是腐朽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 " 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是真实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这些秘密,大家是不是都不知道呢?如果有机会参观乐山大佛,可要好好观察一下哦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7de5c88171e900ce38002c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