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斯特罗默的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诗


(北岛译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面孔像大理石片。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走廊。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转瞬间点燃青草。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那披斗篷的穷汉。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人类摇晃的桌子。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这棵树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间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 《17首诗》李笠译*序曲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旋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他察觉――用云雀飞翔的姿势――稠密树根那无数盏灯在地底下摇晃。但地上苍翠――以热带风姿――站着举着手臂,聆听无形的抽水机的节奏。他坠入夏天,坠入夏天眩目的坑洞,坠入在太阳火炉下抖颤的湿绿脉管的棋盘。于是停住这穿越瞬间的直线,翅膀张开急流上鱼鹰的栖歇青铜时代的小号不安的旋律悬挂在深渊上空晨光中,知觉把握住世界像手抓住一块太阳般温暖的石头漫游者站在树下。当穿过死亡的旋涡可有一片巨光在他头顶上铺展?*风暴突然,漫游者在此遇上年迈高大的橡树――像一块石化的长着巨角的麋鹿,面对九月大海那墨绿的城堡北方的风暴。正是楸树的果子成熟的季节。在黑暗中醒着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在厩中跺脚*夜晨月的桅杆腐烂。帆皱折一团海鸥醉醺醺飞过水面。渡口沉重的四边形发黑。灌木在黑暗中悬荡走出房门。黎明敲打敲打着大海的花岗石大门,太阳喷吐着火走近世界。半窒息的夏神在水烟中摸索*复调在鹰旋转着的宁静的点下光中的大海轰响着滚动,把泡沫的鼻息喷向海岸,并咬着自己的海草的马勒大地被蝙蝠测量的黑暗罩笼。鹰停下,变成一颗颗星星大海轰响着滚动,把泡沫的鼻息喷向海岸*致梭罗的五首诗一又有人离开沉重的城市那贪婪的石环。水晶清澈的盐是海水,围攻所有真正的难民的脑袋二寂静随缓慢的旋涡从大地中心上升,生根,长大。用树冠茂盛的阴影遮住男人温暖的楼梯三脚随意地踢一只蘑菇,乌云在天边扩散,树弯曲的根像铜号吹出曲子,树叶惊恐地飞散四秋天疯狂的逃亡是他的轻大衣飘动,直到平静的日子成群地走出灰烬和霜在泉中洗脚五看到间歇泉逃离枯井的人无人相信时,像梭罗一样深深潜入内心的绿荫狡猾,乐观*果戈理夹克破旧,像一群饿狼?脸,像一块大理石碎片?坐在信堆里,坐在?嘲笑和过失喧嚣的林中?哦,心脏似一页纸吹过冷漠的过道??此刻,落日像狐狸悄悄走过这片土地?瞬息点燃荒草?天空充满了蹄角,天空下?影子般的马车?穿过父亲灯火辉煌的庄园??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你从斜塔上看见)?这身穿大衣的可怜虫?像海蜇在冰冻的街巷漂游?这里,像往日被笑声的兽群围住?他陷入饥饿的利爪?但群兽早已走入高出树木生长的地带?人群摇晃的桌子?看,外面,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登上你的火马车吧,离开这国家!*船长的故事没有雪的日子,海是山的亲戚,披着灰色的羽毛起伏瞬间变蓝,和惨白如山猫的波浪长时间在沙岸上徒劳地寻找栖地沉船在这样的日子浮出海面,寻找没入城市警报的船主,淹死的船员被吹向陆地,比烟斗的青烟更轻(北方有真正的山猫,长着尖爪梦幻的眼睛。北方,岁月二十四小时住在矿井里那里,唯一的幸存者必须坐在北极光的炉旁,聆听那些被冻死的人的音乐)*节与对节最后的环是神话的。那里划手在闪耀的鱼背间下沉离我们太远!当白天陷入无风窒息的焦虑――像刚果的绿影用蒸汽罩住蓝色的男人――当漂流的木块在心脏缓缓延伸的河里腾空跃起突然的变化:被拴住的船身滑入静息着的天体下的水域黑色之梦的船尾无可奈何地翘起,面对浅红的海岸,被弃的岁月下沉,迅速无声――森林赶来像雪橇的狗形的巨影穿越雪地*愤激的沉思风暴让风车展翅飞翔?在夜的黑暗里碾磨着空虚――你?因同样的法则失眠?灰鲨肚皮是你那虚弱的灯?朦胧的记忆沉入海底?在那里僵滞成陌生的雕塑――你?的拐杖被海藻弄绿?走入大海的人返回时僵硬*石头我听见我们扔出的石头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行岁月。深谷里瞬息迷惘的举动叫喊着从树梢飞向树梢,在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中静哑,像燕子从山顶滑向山顶直到它们沿着存在的边界,到达极限的高原,那里我们所有作为玻璃般透明地落到仅只是我们自身的深底*联系看这棵灰色的树。天空穿过它的纤维,流入大地――大地狂饮后只给留下一朵干瘪的云。被盗的宇宙拧入交错的树根,挤成苍翠――这自由的瞬息飞出我们的体内,旋转着穿过命运女神的血液前进*早晨与入口海鸥,太阳船长,掌着自己的舵?它下面是海水?世界仍打着瞌睡,像水底?斑驳的石头?不能解说的日子。日子――?像阿兹特克族的文字!??音乐。我被绑在?它的挂毯上,高举?手臂――像民间艺术里的?形象*静息,在溅起浪花的船头冬天的早晨感到这地球在向前翻滚。来自暗处的风,呼啸着撞击墙壁被运动包围:宁静的帐篷候鸟阵里隐秘的舵一阵颤音从昏暗中飞出隐藏的乐器,像站在夏天高大的椴树下,千百张昆虫的翅膀嗡嗡掠过头顶*昼变林中蚂蚁静静地看守,盯视着虚无。但听见的是黑暗树叶滴落的水珠,夏日深谷夜晚的喧嚣松树像表盘上的指针站立着浑身是刺。蚂蚁在山影中灼烧鸟在叫!终于。云的货车慢慢地起动*悲歌1出发点!像一条战死的巨龙躺在烟雾的沼泽,躺着我们松林覆盖的海岸,远方:两只汽轮从迷雾的梦中呼唤。这是下层世界平静的森林,平静的水域兰花的手从松土中伸出在另一头,远离这一航道但悬挂在同一倒影之中:船像云朵轻轻挂在自己的天空围着它头部的水静止不动,但风暴在席卷!烟囱里的烟波涛般翻滚太阳在风暴的手中抖动――风狠狠地抽打登船者的脸哦,朝死亡的左舷攀登一阵突起的对流风,窗帘掀动寂静如闹钟振响一阵突起的对流风,窗帘掀动直到听见远处的门关上在另一个遥远的岁月2哦,地面灰如柏克斯登男尸的大衣!岛在昏暗的水烟中飘浮宁静,就像找不到目标的雷达一圈又一圈地旋转有一条转瞬即逝的十字路距离的音乐相互交融万物汇成一棵茂盛的树消失的城市在枝杈上闪耀如同八月夜晚的蟋蟀,这里处处都在演奏,如同深陷的甲虫,被泥苔包围的游子在这里酣睡。树汁把他的思想运往星辰。山的深处:这里是蝙蝠的洞穴这里,挂着密集的岁月和行动这里,蝙蝠收起翅膀酣眠有一天它们将飞出去。这密集的一群!(从远处看像渗出洞口的黑烟)但这里弥漫着夏天的冬眠远处是水声。黑暗的树上一片叶子翻转3夏天的清晨,农民的耙触到一堆尸骸和烂衣――他躺着,而泥炭已经清理他起身,踏上被照亮的道路每个县都有金黄的种子围着旧债旋转。田野石化的头颅。漫游者走在途中山用目光追踪他脚步每个县都有射手的箭在翅膀展开的午夜喧响往昔在跌落时生长比心脏的陨石更黑精灵的遁逃使文章贪婪旗帜猎猎作响,翅膀围着猎物拍打。这自豪的征程!信天翁在这里衰成时间嘴里的云朵。文化是捕鲸站,那里,陌生人在白色墙面和游戏的孩子中漫步但每一次呼吸都能嗅到被绞杀的巨人的气息4天上的松鸡来去轻盈音乐,我们影子里的无辜如喷泉的水柱上升。群兽因水柱而石化成百态带着森林模样的琴弦带着暴雨中帆模样的琴弦――船在暴雨的马蹄下颠簸――但内部,万向节处,欢乐黄昏,无人拨弄的弦奏出万籁静寂的世界森林在雾中静立水的苔原倒映着自己音乐那喑哑的一半出现,像松油香缠绕被雷击倒的松树地底的夏天在每个人的怀里路口处,影子脱身而去向巴赫号角的方向奔跑宽慰在恩赐中降临。把自我的外衣扔在此岸。波浪冲撞着,退回到一边,冲撞着退回到一边*尾声十二月。瑞典是一艘被拖起的破旧的船。它的桅杆斜向黄昏的天空。黄昏比白天更长――通向这里的路充满了石头:中午时光出现冬天的斗兽场拔地而起被非现实的云朵照亮。刹那间白烟从村庄凶猛上升。云高远地垂挂海在天树的根旁挖掘走神地,仿佛在聆听什么(一只看不见的鸟穿越灵魂那背转的黑暗的半边,用喊声唤醒睡者。折射器开始转动,捕捉另一个时辰这是夏:饱食光和溪流的山嗷嗷叫喊,举起透明手上的阳光……然后一切消失如同黑暗中断裂的电影胶片)此刻金星焚烧着云朵书、篱笆、房屋在膨胀,在黑暗无声的雪崩中成长那靠夜的X光底片过着轮廓生活的隐秘的风景,在星光下变得越来越清晰一个阴影拖着雪橇穿过房屋房屋在等待18点,风像一队骑兵,轰响踏过黑暗中村庄的小路。哦,黑色的焦虑在怎样地喧嚣,平息!被绑在静之舞中的房屋站在这梦般的骚动中。风一阵阵地飘过海湾飘向甩动身体的开阔的水面星星绝望地在空中招展飞云让它们时隐时现,飞云只有遮挡住光,才能获得生存,就像缠住灵魂的旧时的云朵。我经过马道,听见轰响中病马在踩踏大地这是风暴中的起程,始于一扇甩动的破门,始于手中摆动的马灯,山里惊叫的动物。启程,雷霆的声音越过牲口栅,在电话线里咆哮,在夜的瓦片上面尖利地打着口哨,树无奈地扔掉枝杈一个曲子从风笛中飘出!一个进军的风笛的曲子轻松。一支浩荡的队伍。一座进军的森林船头波涛汹涌,黑暗移动陆地,水并肩行进。死者已步入船底,他们与我们结伴同行:一次海上游行,一次不是逐猎而是平安的漫游世界不停地拆卸自己的营帐。风在夏日攥住橡树的船帆,把地球扔向前去小湖黝黑的怀中,逃亡的睡莲划动着隐秘的手脚冰川期的石块滚入宇宙的大厅群鸟在黄昏的光中从地平线升起。古老的村庄正走在途中,骑着季节喜鹊般尖叫的轮子,向森林深处挺进当岁月蹬掉脚上的靴子太阳摇晃上升,树摇落身上的叶子用饱满的风自由扬帆针叶林的礁石在山脚下站着但夏日温暖的波涛到来缓缓地漫过树梢,作短暂的休息,重新退回――光秃的岸仍在。最后上帝的精气像尼罗河,按照不同时代文献统计的节奏涨潮,退潮但上帝万古不化所以很少受注意他从边沿横穿过进军的队伍如船穿越迷雾而不被雾所发现。寂静信号是提灯淡淡的辉茫这是我们的托马斯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轮到诗人。10月6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宣布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上一次诗人获奖是15年前,波兰人辛波丝卡。毫无争议地,大家都认为这个奖项是迟到的实至名归。多年前,诺奖得主、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就说:“瑞典学院应该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给特朗斯特罗默,尽管他是瑞典人。”瑞典学院终身秘书彼得・恩隆德给诗人打电话报信。正在听音乐的特朗斯特罗默“显得很惊讶”,“感觉非常好”――他已经没法说话,由妻子莫妮卡代为传达简单的意思。当天下午,诗人所住公寓的楼梯井前挤满了世界各地的记者。事实上,许多年的这个时候都有记者守在他家门口,今年,他们如愿了:中风11年的诗人在轮椅上现身,他的姿态和往常一样,右手蜷着,放在心脏的右边;而他的眼睛,一如既往,像梅拉伦湖一样深邃(诗人蓝蓝语)。莫妮卡转达“获奖的喜悦”后,他们很快挪进了前厅。特朗斯特罗默诗作的主要译者李笠告诉本刊记者,作为瑞典国宝级诗人,几年前特氏已从韦斯特罗斯搬到首都斯德哥尔摩,住在市政府特拨的、大约九十平米的公寓里。房子虽然不大,但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海。布罗茨基偷过他的意象瑞典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默“通过其凝炼、通透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李笠说,这种个人的、独特的、连通自然与形而上的意象在托马斯两百多首诗作中俯拾皆是。1987年诺奖得主、美籍俄裔诗人布罗茨基也承认:“我偷过他的意象。”李笠说,他看到过一张诗人四十多岁时的照片,神情安宁,目光向上,像在聆听树梢、天空或飞鸟。他还记得诗人在北京吃火锅的情景:“认真地咀嚼着嘴里的食物。这种咀嚼,或者品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聆听,聆听事物深处的语言。”托马斯用瑞典语创作。李笠说,尽管是北欧最大的语种,瑞典语也只有900万人在讲,不到讲上海话的人的一半。北欧气候寒冷,阔叶林很少,几乎没有肥硕果实;瑞典语冷硬、直接、具有逻辑性,瑞典人也多沉默、沉郁,那里的一切,仿佛都已被事先削减――这些,也许令那里的诗歌更加硬朗、枯瘦,具有线条感。瑞典盛产诗歌,有不少诗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比如维尔纳・冯・海登斯坦、帕尔・拉格克维斯特、哈里・马丁松……但特朗斯特罗默与这些传统诗人不一样。1981年,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三年级的李笠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诗,感觉有障碍,“他的诗中含有丰富的隐喻,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1983年,马悦然托人带给诗人北岛一本特朗斯特罗默新出的诗集《野蛮的广场》,北岛译了其中9首,感觉“果然厉害”,“托马斯的意象诡异而辉煌,其音调是独一无二的”,“冷峻节制,修辞严谨,不含杂质,有纯钢般的力量”,“他典型的警句风格是又稳又准又狠,既突然又合理”。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之于瑞典语,犹如在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李笠说,托马斯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从古罗马的贺拉斯到日本的俳句,从瑞典前辈诗人埃克罗夫到现代主义的宗师艾略特,从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艾吕雅到俄国象征主义的帕斯捷尔纳克。他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开创出自己的道路。1984年,《美国诗评》指出欧洲诗的质量超过美国,列举了米沃什、布罗茨基、希尼、蒙塔莱等诗人,并认为特朗斯特罗默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被译成六十多种语言,英译版本多达二十余种,研究他的专著已超出其作品页数的千倍。用左手弹奏一曲特朗斯特罗默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从职业上讲,他首先是心理医师,其次才是诗人,他曾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和少年犯罪管教所任职。1980年代中期,中国诗人北岛、李笠等人,通过不同途径与特朗斯特罗默相识,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谈到他早年的生活,他就失语了。他是怎样从一个幻想成为铁路工程师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诗人,无法由他亲口告诉我们,只在他的自述文章中略有踪迹可寻。5岁左右,他第一次被带到自然历史博物馆,从此醉心于动物学。“我收集昆虫,几乎所有甲虫。我开始了自己的收藏。它们存放在家中的食品柜里。从11岁直到我满15岁。”李笠展示了一张照片,是中风后的特朗斯特罗默和李的一双儿女在一起:诗人收集的蝴蝶标本被印成小册子,他正跟孩子们一道欣赏这些标本。他画素描,也弹钢琴,15岁那年冬天因受焦虑折磨,猛烈地捶击钢琴。李笠说,托马斯喜欢弹奏巴托克和李斯特的作品。“我的诗深受音乐语言的影响,也就是形式语言、形式感、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我的诗与绘画接近。”诗人自己说。最近几年,李笠陆续陪着严力、王家新、蓝蓝、陈东东等十多位中国诗人造访特朗斯特罗默时,诗人常会热情地掀开琴盖,为大家弹奏一曲。俄罗斯作曲家埃利格尔专门为半身不遂的托马斯写了用左手弹奏的曲子。“中学的倒数第二年,我用心写起现代诗来。同时,我迷上了古老的诗歌。拉丁文课上,从关于战争、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历史课本进入卡塔拉斯与贺拉斯的诗歌……”他开始用古典格律写诗,且一出手就“如此纯真而显得老练”。18岁那年,他写出最早期作品之一《果戈理》,用一首短诗来概括一个作家的一生,并在结尾处用一个辉煌的意象照亮全诗: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显示出惊人的成熟,一出场就已达到了顶峰,后来的写作只不过是扩展主题丰富音域而已。”(北岛语)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经北岛、李笠等人的努力译介,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出版物上,对众多中国诗人产生影响。李笠说,特朗斯特罗默的诗常常从一个鲜活的现场,比如在咖啡馆喝咖啡、乘坐地铁、夜间行车、林中散步等等出发,然后突然更换镜头,穿插个人经验,或者将细节放大,变成特写,写得饱满而富有张力,对语言、节奏的控制极好。好诗人都有一颗童心,特朗斯特罗默也是。1985年他到过上海,使馆让他保存好所有发票。发票多半是中文的,他在公园里颠过来倒过去看,引得闲人注目,于是有了这首《上海的街》开头两句:“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北岛曾跟托马斯一家去林中采蘑菇,“穿着长筒胶靴,笨拙得像登月的宇航员。托马斯走在前头,用小刀剜起蘑菇,搁嘴里尝尝,好的塞进口袋,坏的连忙吐掉,说:‘有毒。’”2001年春天他到过昆明,李笠见识了70岁的诗人品尝鸡血鸭血、动物内脏的新鲜快活,尽管妻子在一旁皱着眉头。“那是他开放、可爱的瞬间。其实,生活中他就像个大孩子一样。”李笠说。在昆明,于坚第一次见到坐着轮椅的特朗斯特罗默:“我有幸在春天的一个黄昏见到了托马斯,活人,对昆明好奇着。这老诗人已经中风,说话不清楚。他的相貌看上去有些狡黠,像一个通灵的巫师……他从轮椅中站起来拄着金属支架行走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认真地看着地面,似乎正在向一只蚂蚁致敬。”在昆明,有位年轻诗人用一套高深语汇谈论完对特朗斯特罗默作品的理解后终于说:“好诗是否就像从泥土探出的花朵一样自然?”疲惫的诗人突然抬起低垂已久的头,目光闪烁,提高嗓门响亮地应了一声:“Ja(对)!”要是我在中国生活3年,也许会写一首诗。特朗斯特罗默作品不多,从1954年的第一本诗集《17首诗》至今,总共发表了两百余首诗歌(包括俳句),印成诗集也只薄薄16本。许多诗人钟爱其中的《半完成的天堂》。1988年秋天,李笠与托马斯第一次见面时谈到一位著述丰富的瑞典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说:“他去中国一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要是我在中国生活3年,也许会写一首诗。”李笠说,托马斯写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从他第一次看到手稿到发表历经了7年时间。2001年夏,于坚去龙马岛拜访诗人时,曾问及他的写作。托马斯说:“一个夏天写了4首。”莫妮卡对李笠说过:“有人以为托马斯作品少是因为他半天上班的缘故。但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他写诗确实很慢。”1990年12月,特朗斯特罗默因患脑溢血而右半身瘫痪。北岛说诗人当时“语言系统完全乱了套,咿咿呀呀,除了莫妮卡,谁也听不懂”。诗人的听力没有问题,只是没法表达。莫妮卡充当他与外界交流的舌头,连猜带比划。“其实误差太大了,常常见老头在那儿着急,眉也皱着。我们看着,也只有叹息。”李笠说。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已经停止,特朗斯特罗默还在可能范围内写诗。他给北岛看过抽屉里的两个八开横格本,上面是左手的字迹,“像是地震后的结果,凌乱不堪”。2001年特朗斯特罗默又出了本集子《监狱》,只有9首俳句;2004年,再出诗集《巨大的谜》。但别说遗憾,因为“一流的作品已经被他写出来了”。并且,好诗人都是有人格魅力的人。“托马斯是一个谦和、平静、宽容的诗人,那宽容来自他的智慧。他不像有些诗人自恋到可怕,跟他在一起你会很舒服,他的明朗清澈让人喜欢,让人觉得可以亲近,这也是我愿意翻译他诗作的一个原因。”一次,诗人严力和麦城来到斯德哥尔摩,在李笠家吃晚饭。天降大雪,大家正担心受邀的特朗斯特罗默来不了,却见他坐着轮椅,同妻子冒着雪赶来。2007年,李笠的第6本诗集《源》在瑞典出版,有一个诗歌朗诵会。想到托马斯出行不便,李笠没有通知他。不想在现场,赫然看到老先生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第一排。李笠很感动:“他一点没有大诗人的架子,自己看到广告就来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瑞典诗坛有许多人对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不以为然,也有左派声称要“打倒他”,认为他的纯诗“背离现实”,他的心情与创作一度低落。从1980年代初开始,风向转变,特朗斯特罗默的诗歌渐渐如日中天。李笠说,这说明,相对于艺术,政治只是过眼云烟。如今,老诗人享受国宝级待遇。比如夫妇俩去斯德哥尔摩美术馆,导游认出后,大声向观众们说:“这是我们的托马斯!”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74d841e584a2567a5579fff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