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镇的小吃文化如何


  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艺术,已有80年的历史。“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安铺音乐爱好者李元明秀才对古代“八音”整改创新,采用本地特色的民族乐器:手铃、小扣锣、小钱、木鱼、清磐、煞板、小鼓各1个,横萧、洞萧、大筒各一支,高胡、二弦、三弦、沉胡、琵琶各1架,椰胡、月琴、秦琴各2架,共21件,以当地传统的民间音乐曲调《报春来》、《小桃红》、《浪淘沙》等为协奏曲。“八音”队由21人组成,上街游行时,每人手执乐器1件,列队而行。人人身穿长衫马褂,衣冠楚楚。操音响者行在前,弄萧琴者随于后。各种乐器均缀上五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蔚为壮观。行进间,姗姗举步,徐徐而行,音韵飘逸,萦回长空。街道两旁,观者如堵,男女老少,欢欣鼓舞。每年元宵佳节及端午龙舟竞渡之时,“八音”队均出队演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安铺白戏俗称“白戏仔”,流行于廉江县西南及毗邻遂溪县和广西合浦一带,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是杖头木偶戏,也有人物扮演的舞台剧和曲艺。唱词通俗,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伴奏乐器独特,表演淳朴有趣,富有民间艺术特色,深为当地群众喜爱。白戏的唱词结构,基本上是传统的七字句、民歌格式,根据情节内容灵活插入活动句。道白分为口白、韵白、诗白、英雄白等。各种道白的灵活运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其音乐包括板腔、小曲和锣鼓。  白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安铺附近曲龙村,初时以竹筒配奏,群众称之为“竹筒戏”,又叫“木鱼班”。至嘉庆年间(1796-1820),曲龙村艺人到广西、云南等地当挑夫,受到各地戏曲的影响和启迪后,在演出时加进音乐伴奏,从此“竹筒戏”改称为“白戏”。道光年间是白戏发展的兴旺时期,唱腔更新,乐器多样,音乐曲调丰富。而且参演的人越来越多,仅曲龙一村,当时就有8个白戏班。白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当时一些名士的重视。曲龙村白戏艺人黄明中的孙儿黄成凤,弃考功名,随班演出,他编演兼优,被称为“白戏状元”。道光后,本县白戏木偶剧团先后高达20多个,取代了吴川木偶戏在当地的地位。白戏最初演出的剧目,多是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即兴”演唱,随后对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移植和改编,情节曲折,富于喜剧色彩,反映移风易俗的《红梅迎春》,风行于湛江地区,剧团争相竞演,备受观众欢迎。  此外,还有廉江市雄鹰舞、吴川市的貔貅舞,也是湛江民间风俗舞的“土特产”,刚柔结合,风格独特,具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铺风味特色  1、安铺鸡饭 鸡饭摊一般在晚上5时多开市,摊位多在马路骑楼的会合点或拐弯抹角,用布围起,不让路人窥视食客面目。鸡饭的白切鸡选用三黄鸡的鸡项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九成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光滑油润。佐料为豉抽回以本地名产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葱白。鸡饭,即是以鸡汤加猪油煮的饭。据统计,安铺登记造册的鸡饭档达61摊,每档一晚销售8~10只鸡。按此粗算,仅鸡饭一项的消费,每晚就达1万多元。  2、白切鸡 广东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安铺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安铺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本地人做白切鸡一重选鸡,二重煮鸡,三重配味。所选鸡均为本地细骨农家鸡,绝无用饲料鸡和大骨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本地之白切鸡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市上及酒店出售之白切鸡每公斤价在30~50元。  3、安铺粉:属于米粉中的一类,在口感和质地上,可以和陈村粉,沙河粉在广东并列三甲之列,用靓米制成的安铺粉爽口,弹牙,再用特制的料混合,呢个味正!安铺粉最原味的吃法是用一点酱油,一点点花生油,外加几个蒜米混合做拌料食用,这个吃法,这个味道才是最正宗的安铺粉。  4、白粥 安铺生滚白粥,素以清滑、爽口、解渴著称。粥用一级精白米,煮至既不夹生又不腩烂时,冲入事前煮沸的凉开水缸里,使粥粒成粒,粥水清沏,不至沾牙糊嘴。夏天专营白粥的食店,一般都备有苦瓜干、黄瓜干、萝卜干、甜蒜头、花生米、熟鸭蛋、辣椒酱和鲜嫩的蕹菜、腌制柠檬仔等;高档的还备有牛肉干、鲜鱼配生榄、红切鲸鱼、白切鸡等。  5、簸箕炊 以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酱油、辣椒酱、蒜头为原料。制法: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3小时,捞起,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过细眼萝斗,成为米粉浆;待蒸锅水开上气后,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食法:夏秋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冬春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特点:洁白、软滑、爽口、咸香。功用:补中益气,止烦止渴。这种风味小吃,尤以安铺、横山一带的制工精,味道好。  6、炖 狗 安铺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炖,而且一年四季照吃无忌,尤其在冬季。炖狗的制法是:挑选嫩狗,去净毛及内脏,根据需要多少而斩,然后放进配有姜头的油锅里炸10分钟左右(主要去腥味),然后倒入瓦煲用微火慢慢地炖,等到熟后,以蒜茸、辣椒酱作配味。在市区的街头巷尾,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摊档上,只见人们三五成群围蹲于小圆桌旁,要来一煲狗肉,加上几两土米酒或啤酒,慢斟细酌,谈天说地,此情此景令不少外来人感到惊讶。冬季炖狗不但保持了原有之风味,而且还可以驱寒暖胃,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许多外地人到安铺亦乐于尝试一下其独特风味。市面经营之生狗肉价格每市斤25~32元。  7、裹蒸粽 安铺裹蒸粽向以香滑可口、软硬适度著称,尤以廉城东街李伟坤的裹蒸粽脍炙人口,顾客“吃一个想两个”。裹蒸粽做法,以精白糯米浸洗后凉干,再以生炸新鲜猪油稍炒后,加上叉烧瘦肉或五花炸扣肉,夹大红虾肉或蟹肉为馅。蒸炊火候适度。灰水精制法是:将稻草燃烧取灰与适量清水搅拌,静置片刻,倒出面上清液,即成“灰水”;把糯米浸泡适时,捞起滤干,再用粽叶将浸泡的糯米包裹缚好,然后猛火烧锅落灰水煮沸,投入粽子,2小时左右,粽子熟透。冬春季节热吃,夏秋季节凉吃。成品金黄软韧,蘸上峰蜜或赤砂糖吃,甜蜜带视香,别有风味  8、精制番薯粥 原是本县人民生活贫困所迫。 8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口味的变化,廉城、安铺都兴起了食番薯粥“热”,街头巷尾摆起了众多的番薯粥摊档(一般是在鸡饭摊档中备有),成为安铺饮食业中一个新鲜小食品。用料是番薯、清水和少许白糖。制法:先将新鲜番薯洗净、削皮、擦成丝,用清水洗去粘附在薯丝上的淀粉,滤干水分;再清水煮沸,投入薯丝,待至将熟时下白糖即成。成品清凉爽口、微甜,若加以煎咸鱼配食则更具风味。  9、糯米甜糟 做甜糟,在本地历史悠久,十分盛行。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煮成饭,后加酒饼,用较为密封的容器装好,若冬天则加一定温度,发酵36~48小时即成。这些甜糟味道醇甜,一般人均可饮用,若加少量红糖及鸡蛋煮熟吃更有健身作用。本地城乡妇女坐月时一定少不了甜糟,大都提前一个月做,并加少量米酒一起浸,每天吃几大碗,以滋补身体,壮气活血。做满月,做大寿,客人一进门上一碗甜糟,然后才去做饭菜。今各农贸市场均有出售,每公斤价3~5元。  10、甜薯羹 本市人称之为“蛤仔跳塘”。每年中秋前夕,甜薯陆续收获,甜薯羹也纷纷上市。用料:甜薯、芝麻、粘米粉、红糖、清水。制法2将芝麻用微火炒香;甜薯洗净去皮毛,制成薯茸,加入适量粘米粉和少许熟芝麻拌调成稠浆糊状,用汤匙舀人煮沸的红糖水中滚至刚熟,捞起即可食用。特点:软韧、爽口、清甜。  11、AT仔糖 由精面粉制成面团,然后用刀或者用手直接扭(切)成小粒状的细小面团,之后用糖水煮之,煮出来的AT仔糖爽口弹牙,滑而不腻,另有一种用植物(鸡屎藤)打粉制成的黑色的AT仔糖,更有清凉下火,去热解暑的功效。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6dc2be0eaeba38b6a7d5840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