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提到鸦片战争,大伙儿针对晚清的失败毫无疑问是深恶痛疾,那时候占世界GDP近1/3的晚清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针对战争失败的原因,长久以来大伙儿都说是由于晚清腐朽的封建主义,可是这只是主观上的原因,真正在战争中决定成败的,还是要靠真刀真枪去拼搏。

严重注水的,就是清军的鸟铳武器装备。18世纪时还和西方世界同步的“御制鸟铳”技术,功效也不过是“御用”而已,也就是特供皇亲国戚们捕猎游玩。至于用于保卫国家?那就是基本没影。一线作战的清军,武器装备最多的鸟铳,大多是“兵丁鸟枪”,其火力技术,确实和明末明军的鸟铳相差不多。

但更坑的,却是那时候清军鸟铳的生产品质。晚清中期腐败问题日趋严重,以次充好现象不断涌现,清军的鸟枪武器装备,同样是一落千丈。鸦片战争爆发时,看上去鸟铳武器装备非常普及的清军,许多都要扛着品质拙劣的“珍贵文物”走上战争。

这样的水准,即便比起明末许多抗清英雄军队,都要差距不小。而比鸟铳难题更严重的,就是清军的火炮。在清初以来的战争里,清军火炮出尽了风头,但从18世纪起,同样是生产工艺流程等难题,清军匠人的铸炮技术,同样是一代比一代衰退。发展到鸦片战争即将到来时,许多明末清初时还非常普及的人工铸炮传统手工艺,竟然严重消亡。

清军在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腐朽不堪,清军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导致在战争中,只有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份。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40c72f2ab5ab74b48821d4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