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大多不识字,为什么他们却能读圣旨呢?


很多朋友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皇帝需要颁布一道圣旨,都是由他身边的太监去宣读的。但是这些太监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他们怎么能够去宣读圣旨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大家认知的错误,真实情况下太监并非不是完全不识字。毕竟在皇宫里面伺候人,要是真的一个字都不认识,实在是灾难。

就拿跑个路来说,连方向都不知道肯定是不行的。古代很多太监不仅识字,而且做到权倾朝野。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虽然名声都不好,但是还是能够与整个时代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另外真实的圣旨也不是皇帝用一张张纸写出来的,如果真的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满朝的文武大臣干嘛呢。首先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根据情况写出圣旨的初稿,修改之后交给皇帝过目。如果过了皇帝这一关,甚至还会交给下一个部门,那个部门同意了才会发布。

如果皇帝觉得不满意,那就会继续修改,就算是皇帝觉得满意了也不见得能够过关。当时审核的是门下省,如果他觉得没问题才会真正颁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否则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岂不是都乱套了。

最后去颁布圣旨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几个人谈话突然来了一道圣旨,跪地迎接这么简单。这种事情是轮不到太监来做的,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就是外出宣读圣旨,而且宣读之前也会提前告知。太监他们只需要传递口谕根本不需要出宫。

读圣旨也不是一般太监能读的,古代太监大多不识字,可是一些顶级的太监还是需要在学堂中学习知识和文字的。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66c19f5af41ef072dbd1f5da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