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伤寒”是什么病?


在古代的伤寒是伤寒杆菌造成的一种伤寒病。
伤寒是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为时1到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
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扩展资料:
伤寒中的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从物理学的观点,热量会在所有相邻的物体之间传递,从高温的物体往低温流动。
因此当人体处于低温环境时,身体的热量会不断流失,直到人体和外界温度相同为止。人体的体温下降,在医学上称之为失温,是一种会致命的危险。
因此,当人体面临低温环境时,第一个防卫措施是迅速适当的降低体表的温度,缩小人体和外界的温差,降低热量流失的速度,但是人体能够下降的温度很有限。
当热量仍然迅速地流失时,人体会启动第二种防卫措施,就是利用化学的方法,燃烧某种物质,使之产生热量。
这种措施必定在皮下靠近体表的部位进行,防止体内重要的器官失温。这种被燃烧的物质,通常是在体表流动的体液中的某种物质。
这里所说的燃烧和我们日常所说的燃烧不完全一样,并没有真正的火焰,只是把两种不同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使之产生热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寒

伤寒或说伤寒病,出自中医学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广义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伤寒论・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62b47b38fcc264ff597d76ef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