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职业“哭丧”的,“哭丧”是什么样的风俗?


农村的哭丧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变革而萌生出的一种新型的职业,现来看来,这是一种矛盾并且的风俗。
丧葬,可以说是农村一种古老的丧葬文化,与其说是“哭”,不如说是按照人们现在的看法,“唱”出来哭。这样,人们就表达了他们的悲伤和孝心,哭声越大,他们就越孝顺。

为了得到“孝子”的美誉,有人会花钱请人哭“丧”,于是“丧”成了一种职业。在农村生活中,我小时候看到过“哀悼”,现在很难看到,但仍有一些领域。但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在我看来,叫人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什么是孝道,赡养父母、安度晚年是孝道,而不是“生前不孝,死后喊叫”的行为。

与其花钱请人“吊唁”,在脸上赢得“孝子”的美誉,不如趁父母还活着的时候,用这些钱给父母买点吃的,让他们在心底被称为“孝子”,而不是在父母面前被表扬和责骂。而且与以前不同,现在的哭丧大多是女的来主持,大多使用锣鼓来伴奏,一边敲锣打鼓,还一边唱,农村很多家庭现在有钱了,办葬礼这回事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正因如此,把哭丧行业喂的肥肥的,职业哭丧者们用眼泪、哭声和歌声帮逝者亲人传达感情,当然也因此获得金钱。

但是,对于经济与文化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农村的这种哭丧文化不一定会长久。特意的“悼念”不是一种值得传承和传播的文化,而是一种文化习俗的糟粕,需要消除,对逝者的缅怀,还需要文明和理性。

哭丧是儒家礼仪之一,出自周礼。是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丧葬习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托亲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纪念长辈的生平事迹。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
哭丧,可以说是农村一种旧时的丧葬文化了,与其说是“哭”,按照现在人们看来,不如说是把哭“唱”出来。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哀思表达出来,同时也是表现自己的孝心,哭的声音越大,也就代表着越孝顺。

而有些人为了得到“孝子”的名声,便会花钱请人来大声“哭丧”,于是“哭丧”便成为了一种职业。在农村生活,小时候也见到过“哭丧”,现在基本上很难见到了,但是少数地区还是存在。
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在我看来,请人“哭丧”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该做的。什么是“孝”?赡养父母才是孝,让父母能有一个安生的晚年才是孝,而不是这种“生前不孝,死后乱叫”的行为。

与其花钱请人来“哭丧”博得一个明面上“孝子”的名声,不如趁着父母还在世的时候,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些吃食,这样才能被人们打心底称为“孝子”,而不是被人面前夸,背后骂。
总而言之,“哭丧”并不是一种值得人们继承和流传的文化,而是文化风俗中的一种糟粕,需要人们淘汰!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e95057ec2908ac2325f9f3e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