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摆摊老照片:拔牙、修脚、剃头、卖小吃,是热热闹闹吗?



孩子们围住货郎挑的杂货担。这几天,“摆地摊”火了!人们茶余饭后或者在微博、朋友圈,谈论的都是谁谁谁摆摊一天赚千元、万元。朋友见面,往往不忘调侃一句:“晚上摆地摊去?”其实,摆地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晚清老照片,来看看100多年前的“地摊经济”。

自诩“善观气色”的算命先生。看过这一组照片我们不难发现,晚清的地摊种类丰富繁多,有些经营项目今天仍然在街头巷尾延续,也有很多项目现在已经消失,年轻人从未一见。地摊的变化,体现着历史的进步。

修伞的师傅。晚清的这些地摊规模特别小,成本特别低。学一点手艺、买几把工具,就能上街开张了。基层百姓的谋生手段,就是这么简单。生意好的时候,也赚不了大钱,顶多混个吃饱穿暖;生意不好的时候,赚不了钱,但也亏不了本。

正在为病人拔牙的牙医。难以想象,拔牙这种需要较高卫生条件的项目,竟然以街头地摊这种粗放的方式出现。牙医的工具扔在地上,很容易造成病人发炎感染。看这个场景,根本没有消毒措施,真让人捏一把汗。

剃头匠在为顾客编辫子。洗头、梳辫、剃头,这是清朝剃头匠的基本功,此外他们还有采耳、按摩的技艺。这一套做下来,能让顾客非常舒适惬意。他们对人体穴位也略知一二,甚至可以帮人缓解头痛或腰腿疼痛。

小吃摊。挑上扁担,一头放火炉和铁锅,一头放碗筷和调料,小吃生意就支起来了。这条街生意不好,挑起来就走,换个地方等主顾。这位师傅卖的是什么咱不知道,认真说起来,卫生状态不太好。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b6bf2eacb1e93c83d92f002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