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张的相关采访


几个泥人能换这么多麦子。张希和一听有油饼吃,就乖乖的叫出了泥人。哥哥也没有食言、今天给他捏个泥人、明天给他捏个泥马、后天给他捏个小猪。善良宽厚的哥哥开启了张希和的艺术之门,在哥哥那里他学会了捏各种各样的小泥玩具。谁跟他玩他就给谁一个,谁不跟他玩他就不给谁,慢慢就有人跟他玩了。 在孤独中,泥猴张对捏制玩具产生了兴趣,并逐步走上了泥塑艺术这条道路。但是使泥猴张专攻泥猴,却是八岁时一件意外的事情。离西张村5公里有个村子叫同山村,每年的3月28日,同山都有一次庙会。有一年父亲给了他200钱(相当于现在的两分钱),让他去赶庙会。庙会上有一个老艺人在卖各种各样的泥玩具。有小狗、小马、小狮子、小猪等等。其中有一个小猴子,红色的。张希和就喜欢这个小猴儿。他说:“200钱买个猴中吗?”“不中,要三百。”没办法,眼巴巴的瞅了半天,小泥猴张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可心里总放不下那个小猴,离开没多久,又回来了。一直呆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那个老艺人。几个小时过去了,午已过晌了,小泥猴还在那里蹲着看。老艺人看这个小孩确实喜欢这个小猴儿,就说,“送你一个吧。”得了这个小猴,张希和特别高兴,晚上睡觉还把它放到被窝里,拿出来闻闻泥巴的味道。十岁那年,张希和上学了。老师知道他能写会画,就把黑板报的工作交给了他。这可是个体面的活儿,同学们都很羡慕,张希和也整天琢磨着把黑板报办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一个同桌王记竹,有一本小画册,叫《怎样学美术》。她经常向他炫耀,张希和想用手摸一下都不行,干着急。有一次放学了,同桌把书忘到书桌上了。张希和就把这本书偷走了。第二天上课,王记竹发现书不见了,向老师汇报了,其中有几页我最喜欢的已经被我撕掉了。王记竹让我赔她,怎么赔呢?老师说:干脆你陪她三个鸡蛋。三个鸡蛋换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张希和高兴的不得了。“三个鸡蛋在当时也不得了啊,可是这本书太好了。让我赔十个鸡蛋我都赔。”尽管从一本《怎样学美术》的书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深受民间文化熏陶的泥猴张还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悟性还是最终把泥巴玩出了名堂。初中毕业后到了县供销社工作,后来又因为多才多艺被调到了县文化馆工作。在那里,泥猴张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猴儿镜头上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泥猴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国内慢慢有了名气。作品也被编入了全国中学美术课本。还漂洋过海到美国讲学,办展览。泥猴张的名字也慢慢叫响了。泥猴张的事业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婚恋生活更是曲折动人,因为张的丑,婚姻曾一波三折,结婚后,妻子因其丑,曾跳井自杀。但他的婚恋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最重要的是本事和真诚。在泥猴张孤独的童年中,有一位姑娘带给他最多的欢笑。给了他心灵上最多的安慰。她就是泥猴张西邻的小黑妞。她觉得张希和有本事,别人不敢走墙头,他敢;别人不敢跳井口,他敢;别人不会爬树,他会。她就喜欢和他玩。别人骂他她帮他骂,别人打他她帮他打。童年的伙伴已经出嫁了。泥猴张也在乡供销社参加工作了。当时那个时候,农村小伙子二十岁就都结婚了,张希和还没找到对象,母亲就这个事愁的不得了。就怕儿子安不了家,娶不上老婆。这个时候的张希和也着急,母亲本来就嫌弃他,娶不上老婆,俺娘不更嫌弃。后来在邻居的介绍下,张希和有了妻子,孩子的妈妈申金英。她当时才十八岁,而他二十二岁了。婚后刚开始一段时间,小俩口和和美美倒也不错。后来,他发现妻子个性过于刚烈,争强好胜,总怕别人小看她,加之年轻,又经不住人家挑动,她开始不满起来。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就闹着要离婚。问她到底为什么,她说:“人家都说你丑八怪,丑得出奇,说得我没法跟你过!”张希和说:“别上人家当,我人丑,德行好着哩!”而妻子却听不进去。一天,妻子把所有的好衣服都穿上,来到井沿上,恨嫁了个丑人;恨她命苦,没找到般配人家,越想越气,越气越不想活了,于是,一头栽进井里。由于衣服穿多了,一时难以沉下去,紧接着头又翻出水面,再往下栽,又翻了一番上来,再也栽不下去了,久死不成,又产生了生的欲望。她扒在井壁上大哭起来,刚好队长从井旁过,听见哭声,才把她救起。当时张希和心里很难受,后来有了孩子福斌。那漂亮着呢,白胖的小孩。他妈高兴的不得了。这日子就就开始走向正常了。他们有四个孩子,都是妻子一手抚养大的。1986年前,他们家还住在乡下,几亩地都由妻子一个人种,麦子黄了,只靠妻子一个人去割,又靠妻子一个人一车一车地拉到场。忙不过来时,她索性乘着月出人静时,穿着裤头,甩着汗水加班加点干。她吃的是人饭,出的是牛力。累急了,她在地里骂我:“张希和呀,你搞什么事业呀,这几个孩子你真不管了吗,你真想把我累死呀!”愧对于妻子的张希和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好丈夫。要说他以后被人誉称为“泥猴张”,作品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能上教科书,能上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能上中央电视台,没有申金英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行的。除了哺养四个孩子,扛起全家的农活外,还极力支持张希和搞创作。有时创作缺经费,她把她卖豆,卖布的钱都拿出来给丈夫。直到现在,单位还欠张希和垫出来搞事业的近2000元钱,可以说,这些钱都是她的血汗钱!张希和是踏着妻子的肩膀一步一步登上民间殿堂的,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张希和。浚县泥人“泥猴张”豫北的浚县,古称黎阳,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随着战争硝烟的消失,这里的人民在昔日的古战场上安居乐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是这里传统的奶奶庙会。别小看了浚县大坯山、浮丘山的古庙会,它可是当地群众的重大活动。每到会期,浚县车水马龙,香客云集。本县的、外县的、赶车的、步行的,熙熙攘攘,煞是热闹。有的是烧香拜祖,有的是游乐玩耍,有的是祈福求子,有的是买卖交易。所以,浚县古庙会声势之浩大,气氛之热烈,在河南是远近闻名的。到浚县庙会来进行买卖交易的人很多,大大小小的摊点从城里一直延伸到郊外的古庙前。在这些摊点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古朴、色彩艳丽的泥塑。泥塑的品种主要是动物,有鸡、狗、马、猴、狮、燕等,因浚县的泥塑都要涂上色彩,所以又叫泥彩塑。来赶庙会的人一般都要买上几个回去给孩子当玩具,故而当地人也称它为泥,玩具。艺人在制作泥玩具时,习惯在泥玩具的不同部位扎上通孔,孩子们玩耍的时候还可以当哨子吹,咕咕咕的哨声伴着孩子们的笑声响遍村庄和田野,这种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孩子们亲切地称它为泥咕咕或咕咕哨儿。浚县泥塑的原料就是俯拾皆是的黄胶泥。人们将黄泥晒干,碾碎过筛,加上棉花或纸浆,再掺水和匀,用木头捶打数遍,使胶泥变得柔软细腻。然后,经过搓、拉、捏、掐,小小的一块黄泥,玩笑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刚刚捏好的泥玩具容易变形,人们把它放在锅台上,待烘热冒烟时,赶忙用黑或棕色颜料打底。之后,再在晾干的泥玩具上涂上各种鲜艳的色彩,使它与动物的造型协调一致。经过彩绘的泥塑,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煞是好看。红绿黄蓝等色彩把胶泥的本色完全覆盖了,不知底细的人,还真不知道这栩栩如生的玩意竟取材于泥土。说起浚县的泥塑艺人,那真是数不胜数。别看这些整天和泥巴打交道的农夫识字不多,他们却在电视里留过影,电台里留过声,报纸上留过名。那个以捏泥猴出名,曾漂洋过海到美国讲学并进行泥塑表演的张希和,在当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叫他泥猴张。泥猴张生长在浚县农村,自小就受到民间艺人的艺术熏陶。小时候和大人一块儿赶庙会,见了泥猴就痴迷得迈不动步子。买些泥猴回家比着捏,开始时怎么捏也不像。后来,他虚心向老艺人学习,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泥塑技艺,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妙趣横生的泥猴系列作品。泥猴张捏的泥猴多是素色泥猴,具有夸张变形拟人化的特点。象喜猴、怒猴、撤尿猴、抽烟猴、踢球猴、舞蹈猴等,以猴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以猴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他的泥猴头大身子小,注重表现猴子的面部表情。泥猴张捏泥猴有四个特点,一是快,一小块黄泥,一分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只灵巧可爱的猴子。二是不瞧,闭上眼或是用布蒙住眼,照样可以捏出姿态各异的猴子。三是背手倒捏,他双手背在身后,捏出的猴子神形皆备。四是造型无穷,面对众多的观众,他胸有成竹,不论人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能手到猴来。凡见过泥猴张捏泥猴的人,无不为他炉火纯青的技术发出喷喷的称赞。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aee529cbae7e461639e6ea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