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岁被抓壮丁,长官出逃留下妻儿,他照顾66年终身未娶吗?


2015年,庹长发在一群志愿者的帮助下,从湖南邵阳回到了重庆彭水。侄子拉着九十高龄的他说:“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找到大伯,哪怕只是骨灰也好。如今您终于回来了,却迟了一步。”侄子的父亲就是庹长发的三弟,他在那年年前去世了。庹长发站在家门前那株柿子树下,抬头望上面的果实,没有说话。耳边又响起,前天在医院收音机里听到的那一出《关云长忠义千秋》。

台词中唱:“非是关某敢斗胆,怎不知军中无戏言,稳坐山头请观看,即刻立功寻兄还。”六十六年,飘零一隅,孑然一身。父辈早已不在,同辈也已远离。这一切,都为了一个承诺,他却无怨无悔。最大的遗憾是孝义难两全,自己没能留在父母跟前尽孝,替他们养老送终。
1924年,庹长发生于重庆彭水。据当地人介绍,他们家是当地“新家村”里最穷的那一家。1938年的时候,国民党派人来到村中“抓壮丁”。村中人的男丁都想办法躲起来,可是庹长发为了给姑爷放牛,就被国民党兵抓走了。那一年,庹长发才只有十四岁。因为从小营养不良,他个头比枪杆子并高不了多少。再加上年纪小,为人老实,就被军官易梓卿看中,让他当了自己的勤务兵。

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场上,易梓卿曾经救过庹长发的命。庹长发跟着易梓卿的队伍转战南北,前后长达十一年。他后来回忆说:没有易长官,我早被流弹打死,或者饿死在路上了。因此在1949年,国民党撤退的时候,易梓卿将自己的妻子陈淑珍与两个儿子托付给他,而他没有拒绝。据易梓卿的次子介绍:当年上面规定,易梓卿本来有机会带走家人。但是他为了带走自已几个下属,放弃了名额。
当年二十四岁的庹长发,认为易梓卿是出于“义气”,才作出这样的选择。因此他也甘愿为了义气,照顾好嫂子和侄儿们,等着易梓卿的归来。原来,他以为易梓卿不久之后就会回来,可是没想到一等就是好几十年!解放以后,庹长发和陈淑珍,以及两个孩子留在湖南邵阳的乡下。因为是外来客身份,经常被遭到排挤与欺负。他写信托人回重庆,寻找自已的亲人,家人却因为战乱几度搬家,断了消息。

从此,庹长发不畏人言,一直坚持留在湖南,照顾陈淑珍母子。自然灾害的时候,他自己嚼野菜,啃树根。把粮食留给陈氏母子,后面他差一点被人打,也是因为陈氏母子的身份。于是,陈淑珍含着泪对他说:你走吧,回重庆去,别管我们了!可是庹长发说,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走呢?我答应过兄长,要照顾你们。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1979年,易梓卿终于从台湾寄来了家书。
庹长发与陈淑珍喜极而泣,随后却在信中得知,对方早已在台湾成家。易梓卿听说庹长发照顾陈淑珍那么多年,就劝说他两成亲。庹长发果断地拒绝了,因为那是嫂子啊!小时候听唱戏,有一出叫《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赵匡胤路遇劫匪,救下了京娘。不辞辛劳地送她回家。最后京娘要以身相许,惹得赵匡胤很生气。因为他本是为了“行侠仗义”,并不是那“施恩望报”之人。

2009年,陈淑珍去世。在易家两个儿子和网友们的帮助下,庹长发终于和重庆的亲人联系上了,回到了彭水老家。庹长发的父母在他离家之后不久就病故了,两个弟弟也已寿终正寝。好在大侄子非常孝顺,他说要为这位苦难一生、义薄云天的大伯养老送终。人间路漫漫,正道是沧桑。2016年2月,庹长发与世长辞,愿侠肝义胆的老英雄在天之灵安息!

是的,为当初的长官照顾妻儿,自己却终身未娶,忠义二字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1adac92c03fe855f842190f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