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宛平知县有多牛,居然每年都向君王收一次税?


按照清朝的官员等级,知县的位置是正七品,他处于权力结构的下层,所以人们又叫他为七品芝麻官,形容他的权力十分的低,可是有一个县城的县令却特别的厉害,他每年都要向皇帝收一次税,这个县城叫做宛平县。清朝时期京城东西分别由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西部归宛平县,东部归大兴县。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宛平县的知县和其他地方的知县不同,其他知县的官员等级为正七品,而宛平县的官员等级为正六品,足足高了一品,宛平县的县丞为正七品,仍然比其他县丞高了一品。这个也显示出来了朝廷对于宛平县的重视,它位于京城的西侧,这里是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

从明朝时期以来,皇帝出巡办事以及大臣们见皇帝都会从这里经过,进出宛平城就是进出京城的标志,所以天子迎接一些将军们,大臣们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宛平县的辖区有一块地盘叫做先农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仙重要的场所,里面除了有各种祭祀的建筑之外,还有一块很小的田地。面积为一亩三分,这是皇帝的自留地。

每年不管皇帝有多忙,都会带领着文武百官亲自来这里。为了表示尊重国家的税收制度,皇帝也必须为他的一亩三分地缴税,按照管理规则,向皇帝征收的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宛平知县的头上,于是每年宛平知县都会郑重其事的向皇帝征收一次地丁银。内务府毫不含糊,按照这个规定执行。

清朝宛平知县每年都向君王收一次税并不是因为宛平县知县有多厉害,这是因为随着朝代的发展,古代的君王也逐渐把亲耕变成一种仪式,所以当时的君王就在宛平县亲自下地种田,当然君王种好之后,后面还会有专门的人来打理,而宛平县的县令按照制度,也不得不收取君王的税。


清朝时期,宛平县位于首都西边的大道上,明朝以来,皇帝出游,京城官吏跑腿,封建官吏到京城拜访皇帝,都经过了宛平县。宛平县成为了进出首都的一种必经之路。因此,朝廷赏赐百官,以及接见归国士兵,都选择在宛平县设宴。宛平县辖有一块地,名叫先农坛。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农业诸神的重要场所。除了各种祭祀建筑外,还有一块面积三亩的小田地。这是皇帝的私人领地,每年君王都会来到这里亲耕。

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君王亲自耕种逐渐演变成一种仪式。皇帝下田后,他当然不会像平民百姓一样去赶牛,他所要做的就是一手扶着犁,一手举起鞭子,这样就代表了皇帝是已经体验过农事,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体验下生活。顺便说一下,为了避免这些从未见过皇帝陛下在皇帝面前失礼的老农民,内府每年都会提前对他们进行礼仪培训。皇帝亲自耕种之后,这一年的时间里都会有专门的人来管理这小小的地方,也象征着这是皇帝的亲自生产之结果。

当然,县令按照规定也必须向皇帝的这个土地收税,这就有了收皇帝税的说法。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0bddbdfc69cfeeee2e88de7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