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睡觉的枕头是瓷的?


古代人睡觉的枕头有瓷枕,但不限于瓷枕。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
1、战国时,枕头就已经相当讲究。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就有竹枕。
2、皇帝用的枕头,以金丝为面,上等软玉镶框,雍容华贵,乃称“玉枕”。
3、富足人家多以苏绸为面料,内置精选棉花,呈方型,是称“帛枕”或“方枕”。
4、大家闺秀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闺楼学学刺绣,练练诗画,闲时自然不忘在枕头上做做文章,据说大家闺秀幼时在枕头上锈之以凤,待嫁时再锈鸳鸯,以楠木为框,称之为“楠枕”。
5、瓷枕多为平民百姓所用。

扩展资料:
古代的“高枕无忧”观点危害极大。
睡觉时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才能使颈项部皮肤、肌肉、韧带、椎间关节及穿过颈部的气管、食道和神经等组织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休息。正常人睡高枕,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都会使颈椎生理状态改变,使颈部某些局部肌肉过度紧张。
久而久之,颈部肌肉就会发生劳损、挛缩,促使颈椎位置发生微小变化,引起颈部神经根和血管受刺激或压迫,出现反射性痉挛,甚至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产生颈、肩、背、臂麻痛或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耳鸣、恶心、听力减退等症状。高枕是引起落枕、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此外,高枕会增大颈部与胸部角度,使气管通气受阻,易导致咽干、咽痛和鼻鼾。高枕还能使胸背肌肉长期紧张,胸部受压,妨碍正常呼吸,长此下去必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正常人去枕长期睡低枕,同样也会改变颈椎生理状态。因头部的静脉无瓣膜,重力可使脑内静脉回流变慢,动脉供血相对增加,从而出现头涨、烦躁、失眠等不适,低枕对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尤其有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枕头 (睡眠寝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枕

古时睡觉的枕头,与现时的大相径庭。那时候用的多是木枕、竹枕、石枕、瓷枕等硬枕头,尤以瓷枕为流行。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但对于古人来说却是最寻常的东西。这些个枕头又被统称为“山枕”。清人陈元龙《格致镜原》记:“支髻枕,庾公所作,盖今俗山枕。”从这条文字记载推测,“山枕”一直宋代都是很俗见的日常用具。这种硬枕头,常常是中间凹,外缘高,形成一个弧面,其枕面下低上高,外形轮廓下阔上尖,并且往往带有波形起伏、造型有山峦之意,故有“山枕”的称呼。 瓷枕与女人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古代女性都留长发,夏天,头上一窝浓发,当然很难忍受炎热,这时候,头垫瓷枕,也就可以借几分凉意,有“脑寒发冷”的妙处。在晚唐、五代时,女性更是头髻高大,两鬓蓬撑如翼,也许,那个面如碗底的奇特枕头,主要是为了女性在睡觉时保持发型不乱而设计的。 文人写女人与山枕,一是状其枕痕,二是描其枕声。于是,有鲜活的女人风情舒展开来,在痕印里呈现,在声音里荡漾。 一是状印痕。 由于枕面采用划花(是唐宋陶瓷制作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用特殊的尖头工具,在陶瓷表面上划出各种图案的阴线浅纹)、印花装饰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女性睡觉之后带枕痕,给男性词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枕痕暗示着她刚才的睡态,让人不免浮想联翩。魏承班《诉衷情》中有个情节非常说明问题:“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睡觉,步香阶,山枕印红腮。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重重嘱,几千回。”词中写一个刚从床上起身的女人,忙着与意中人依依惜别,一时顾不得仪容不整,此时的她,是“山枕印红腮”。宋代词人陆淞有一首《瑞鹤仙》,云:“脸霞印红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陈鹄《西塘集耋旧续闻》卷九“陆放翁陆子逸词”条云:“有‘脸霞红印枕’之句,一时盛传之,逮今为雅唱。”可见女子脸带枕痕的形象曾经多么深地打动了中国男人的心。 瓷枕也常不加划花,而采用彩釉画花等装饰。但是,由于瓷枕,特别是山枕的下缘总是采用圆弧形,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可能:女性偎枕熟睡时,瓷枕的圆形边棱在她的腮颊上压印出一道圆痕,这也是宋代词人非常喜欢描写的细节,如欧阳修一首《虞美人》就有“睡容初起枕痕圆”这样的句子。利用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男人们可以把异性形容得非常肉感: 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f31c44eb73ef2d5cea86f12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