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向往光明是人类和动物的特性, 光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自从人类发现火再提供热量的同时可以发出光, 这就开始了最基础最朴素的研究: 燃烧可以带来光.     

   电灯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光的人造照明用具, 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 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通过1 000多次坚持不懈的试验, 在1 600多种材料中找到了耐热的材料――竹丝,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盏可以长时之后, 爱迪生又通过实验发现可以钨丝作为灯丝, 其性能优于碳化的竹丝, 这样就有了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钨丝电灯。

论起原理, 并没有实际的燃烧, 只是通过电加热钨丝,让其的温度很高, 为了维持寿命,电灯中通常都是没有氧气, 避免氧化. 
万物皆有辐射,无论是一扇车门、一双鞋还是一本书的封面,任何比绝对零度还要热的东西都可以。
物体发光的频率和他自身的温度有关系, 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火焰的颜色来判断他的温度. 
当调整物体自身的温度, 使得他发出的辐射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 那他发出的光线就能被人眼识别,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光. 
但你能发现, 通过这种原理制备的电灯, 就会有一个坏处, 带来光的同时会带来热,效率不高,同时容易引起火灾等...所以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另外一个原理来制备电灯. 
还有一种原理, 就是电致发光, 这种的代表就是目前常用LED
电致发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又可称电场发光,简称EL,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节能灯实际上就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而且节能灯点燃时首先经过电子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灯丝开端发射电子(由于在灯丝上涂了一些电子粉),电子碰撞充装在灯管内的氩原子,氩原子碰撞后取得了能量又撞击内部的汞原子,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电离,灯管内构成等离子态。灯管两端电压直接经过等离子态导通并发出253.7nm 的紫外线,紫外线激起荧光粉发光,由于荧光灯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在1160K左右,比白炽灯工作的温度2200K-2700K低很多,所以它的寿命也大进步,到达5000以上,由于它运用效率较高的电子镇流器,同时不存在白炽灯那样的电流热效应,荧光粉的能量转换高,到达每瓦50流明以上,所以节约电能.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它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4a5f440687494e06ac26cf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