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的来历,又谁,为什么是他们,谢谢了大神们帮帮忙


这是一组颇为有趣的中国神仙图谱,其神族历史悠久,庞大浩繁,古今中外其他神仙难以抗衡。但古今神明成千上万,祠堂庙宇数不胜数,却从未见过专为门神兴建的庙宇,更没有传世经文介绍他们的功绩劳苦。门神,是享受不到香火供奉的神族。请回家,贴到府,风风雨雨,严寒酷暑,一年到头,从鲜艳夺目到破旧不堪,也不再有人呵护问津。 与今天不尽相同的是,古代张贴门神并非可有可无的应景凑趣,而是有相应的规矩和制度。按照清朝内务府规定,在每年新旧交替的时节,需把门神画装裱张挂40天左右,之后还要交给内务府收藏,悉心保管。门神不属于佛道儒三教,既没有获得官方认可,也未列入国家正式祭祀的行列,为何清代内府却为此制定出详细的规范?追溯根源,原来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类似的情形。在《汉官名轶》一书中可以看到官方的明文规定,敬奉门神的费用被列入单项支出,供品丰厚,价格不菲。 夏商周:远古门神曾有虎 古人为何如此重视门神,门神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要了解其原委,还要从古代对门的特殊看法说起。按照原始先民的迷信观念,自然界的狂风骤雨,疾病瘟疫,往往是一些恶神邪鬼在作祟。为获得安全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草或树枝编制成柴箔置于洞口,立一道实实在在的门,为自己辟出一片安全温暖的小天地。后因一扇门简陋,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建筑格式已基本完备时,两扇可开可合的门出现了。古代风水学说形象地将家门比作人的口鼻息道,实与命运息息相关,绝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古时修造宅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立门。旧时木匠行中流传一句谚语:宁造十座坟,不上一道门,意指安门 立户的规矩和禁忌极多。除了务求手工严丝合缝,更要烧香焚纸,求神保佑门缝紧闭,防止恶神邪鬼潜入家中。 光有门缝紧闭还不够,恶神邪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安全起见,还需安抚鬼神以求其勿扰人间。在3000多年前商朝宫殿的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掘出许多埋葬骨骸的深坑,尤其是在门口附近。其中以青年男性居多,旁边往往散落有矛、盾之类的武器。据推断,他们很可能是当时的卫兵,被当作牺牲献祭于当时的安门仪式:用鲜血来恐吓地下的鬼怪,或把活人供奉给凶神以期庇佑。这种仪式的作用与今天建筑奠基礼类似。随着文明的进步,血腥的门前杀戮仪式有所减少,更有巫术色彩的方式开始登场。在屋顶建造龙子雕像,檐下悬挂辟邪器物,门上绘制神兽画像,这不仅是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结构部件,更是精神上的安全保障。在时代的呼吁下,专职司掌门户的神祗诞生了。 “门神”二字,始见《礼记・丧服大记》。据郑玄著:“君释菜,礼门神也。”《礼记・月令》又载“孟秋之月其祀门。”礼记所载反应了秦以前的各种文明礼仪。当时帝王将相高于一切,所谓“门第者”,不仅高门大厦,更要在门上绘以图画。所画何物?传为周公旦所著的《周礼・地官・师氏》记载,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师氏是周朝的官名,掌三德、三行,虎门即路寝门,也就是周天子每天办公理政的地方。在这么重要的地方画虎,除显示天子威严,威慑庶民百姓外,尚存有以虎防虫兽侵害的原始俗信之意。 汉代:门神鼻祖为荼垒 从文献资料来看,周朝的门神画未必是两只作对称状,也未必构成美术欣赏价值,只是为“明勇猛于守”。实际上,周朝以来,从春秋战国到西汉,门神的形象更多是富有象征意义和抽象的,除秦时曾有铜人立于宫门之说外,都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直到东汉以后,才有人格化的门神诞生。这便是最老资格的一对门神,神荼和郁垒兄弟俩。然而探究他们的起源,却是古代的辟邪象征器物。 荼是《诗经》中有记载一种草药名称。中药医典里说它味苦,药性清,有清痰疏导之功用。据古文献记载,门上挂荼草辟邪是夏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民风。这或许是因为荼草有刺激性气味,使许多小虫敬而远之。这就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在门口悬挂荼草便能避免瘟疫,百病不侵。于是,人们在荼草前冠以神字,在东汉时期,演化为门神神荼。 另一位门神郁垒则有些怪异。据说它起源于一种其貌不扬的甲壳动物,螺蛳。有考证者认为,垒字是象形字,即取三只螺蛳放在地上的形状。如果说荼是一种百虫 不侵的神草,多少还有点被神化的理由,螺蛳相比之下就要逊色多了。不过,正是这其貌不扬的螺蛳,却引发一位古代杰出工程师的灵感。相传当年鲁班造好一座大门,紧合门缝后觉得开门关门很不方便,于是便打算着手完善。四下搜寻灵感之际,见水洼里有几颗螺蛳在觅食,一有风吹草动就钻进螺蛳壳,紧闭大门。它虽然身体柔软,关门的力量却很是惊人。鲁班因此大受启发,制造出第一对铺首,意在借用它关门严密的意思。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难考证,但借用螺蛳象征门户紧闭却由来已久。在商代某墓宫的遗址中,人们曾发现大量螺蛳壳深埋在大门附近。有研究认为这是用来保证墓门紧闭,墓室安全的一种防卫巫术。 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郁垒也是悬挂在门口的常见辟邪象征,具体形状是将螺壳穿成一串悬在门前。 夏代的神荼,商代的郁垒,周代的虎 门,在汉代遇到另一种辟邪风俗,给古老的器物带来变身成人的契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方》中,记载了当时在门上方插桃枝的驱鬼之法,更精致一些的则用桃木削成人偶悬在门前。桃木在古代有“鬼怖木”之称,桃木驱鬼辟邪的信仰由来已久,且大多都关乎门户。马王堆中就出土过数十个桃木人偶,专家认为它的作用是驱鬼辟邪,保佑墓主安居黄泉世界。这是西汉文献记载悬挂桃木风俗的实物证据。东汉的一则神话将这几样神奇的器物整合在一起,最终塑造出神荼、郁垒这对最老资格的门神形象。 相传这世间本是人鬼混杂,共居一处,人们因此饱受鬼怪侵扰,苦不堪言。于是黄帝挺身而出驱逐恶鬼,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的方法是将人鬼分隔,人类居住于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大地中央,恶鬼则被放逐到山高谷深,草木不生的周边荒野。两个世界间仅有一条通道,位于度朔之山一棵遮天蔽日大桃树的东北处,供黄帝押送恶鬼之用。这条通道是恶鬼通向人间乐土的唯一通道,故被称作“鬼门关”。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日夜镇守,阅领万鬼。一旦有恶鬼妄图侵入人间,二神便立刻用苇索将其擒住,喂给饲养的两只猛虎。 这则神话首见于东汉学者王充的著作《论衡・订鬼》,引用了《山海经》里的故事。其后东汉诸书皆有记载,并增改了一些内容,如《重修纬书集成》中增加了桃树上金鸡啼日的情节;应劭的《风俗通义》则把神 荼与郁垒称作兄弟二人,但均万变不离其宗。 镇守鬼门的任务是如此艰巨,而黄帝对神荼郁垒又是如此信任。在民间门户上画上二神画像,把守家门镇鬼驱邪,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神荼、郁垒传奇的登神之路,堪称后世丰富多彩门神文化的开篇佳作。 两晋南北朝:武将门神添莲花 今日门神画中的神荼、郁垒大多是金盔金甲的造型。但从汉代流传下来的画像来看,当时二神却是手持苇索,宽袍大袖的布衣形象。那他们是何时穿上盔甲,化身武神的?这还要从两晋南北朝时说起。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宫门神拓片,为我们展现了当时身穿精制盔甲的武将门神形象:身披叶纹重甲,胸前有两片圆形护镜,足蹬皂靴,左手持盾,右手持戟,高鼻方脸,环眉浓眼,短须猥张,威武非常。据考证,武将盔甲上的花纹装饰并非虚构,而是当时一种先进的战斗装备,名唤明光铠。胸前两片护镜需用水磨工艺磨成镜面光亮。在实战中除护心之外,还能反射阳光,使敌人因目眩而失去战斗力。这 种铠甲极为昂贵,当时只有将军才准备配备。 令人颇为费解的是,这种盔甲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便已发明,那时神荼郁垒已大行其道,为何偏偏不见他们身穿盔甲的形象呢?有人猜测,这或许东汉和之后人们更津津乐道于突出鬼怪气息,认为只有古朴怪异形象的神仙作门神才够威力;而北魏时期的拓跋氏人更为务实,在那烽火连年,兵荒马乱的时期,古代神仙太过飘渺,还是武器精良的将军更实在,更能给自己带来真真正正的安全感。 但光有精良装备还远远不够,神本应超凡脱俗,才能博人信赖。自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北魏时期已蔚为可观,佛教的诸多元素渗透到本土艺术,为古老的门神增添了全新的法力。 从北魏到北齐,历代帝王开凿了大量佛教石窟,以天王、力士的形象雕在门口作门神,保位诸佛菩萨。这些石雕画刻造型华丽优美, 无不显现当时丹青高手和专业工匠所能达到的高超艺术水平。 佛教本来并无“门神”一说,只有护法神,是低于佛、菩萨、罗汉的一类神。按佛经记载,护法神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职责是保卫诸佛菩萨。他们很多是一度流浪江湖的鬼怪妖精,可自从听过佛祖讲经之后,大受感化,大彻大悟,发誓要献身佛教。他们最爱听人诵读经文,善男信女不论身份高低,只要虔诚诵经,护法神便会下降凡尘环绕左右,保护他不受侵害。 佛教护法神身份的引入,为门神这种古老文化带来全新的内涵。在河南邓县出土的南北朝后期墓门壁画中,两名武将顶盔贯甲,仗剑守门,神气十足,人物上方有凌空的飞天舞姿,已是带有佛教影响的门神画。而在上文提到的明光铠将军门神画上,将军身前莲花填满画面,更是为其平添了一丝佛教的神圣色彩。这是首度出现在门神画中的佛教造型元素。 唐代:文臣武将多花样 到了唐代,佛教艺术形式上更趋汉化,寺庙和塔上的门神画花样颇多,而且有些是出自名家手笔,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都有记载长安和洛阳寺塔上的门神画家与内容。大门上要画珠珞压发,足踏妖怪的药叉(神荼郁垒),旁边还往往有一对绣衣长裙,拱手相对的仕女门神,这是大门有武士,内室有仙女的门神画格局之初始。此外,厨房门上要画“神擎美食”,库房门上也要画上“手擎天德瓶,口泻诸珍宝”的门画。按说佛教本是弃家修行,一无所有,何须门神守卫?此类题材的门神画,已消解了释迦牟尼舍弃王位而成佛的本义,滋生的却是美食、金银珠宝泻入仓库之类的凡尘思想。 但最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两位将军门神的角色分派上。北魏时期的将军门神,呈左右镜像对称,几乎完全相同的,都是须发竖立,虎视眈眈的形象,而唐代的门神则是一披甲缨盔的武将与簪冠朝服的文臣,一个性情暴烈,一个温文尔雅,仿照的是皇帝御前文臣武将分班站立的情景。这种格局是唐代门神画的一大创新,从审美上趣味,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使画面富有韵律感,更加丰富耐看。 不过在唐代都城,自家大门的式样并不能随心所欲。政府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大红色是很尊贵的颜色,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需经过皇帝恩准后方可使用,否则便会引来杀身之祸。黄色是宰相府邸大门的专用色。至于普通百姓的家门,一律只需漆成黑色。门上的彩绘装饰也有等级规定,用什么图形,用几种颜色,像现代各种色彩斑斓,描金绘银的文臣武将画,是断然不敢贴上门去的。因此汉代流传下来的种种辟邪物在唐代仍然大行其道,桃木板仍承担着门前守卫的功能,而另一种神秘的画符也开始流行。 唐代传承汉代门上画虎之余又有所变化,即画虎时在虎额上书一字“
门神的来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28a14696b3e314b5d917dcd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