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歇后语


1. 春天的草芽 ―――― 自发  2.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 ―――― 留不住  3. 春天的柳树枝 ―――― 落地生根  4. 春天的蜜蜂 ―――― 闲不住  5. 春天的石榴花 ―――― 心红  6. 春天的杨柳 ―――― 分外亲(青)  7. 春天的竹笋 ―――― 节节向上;无依  8. 春天打兔子 ―――― 不是季节  9. 春天的大雁 ―――― 头朝北  10. 春天的果园 ―――― 有桃李;有道理;有桃有李;有条有理  11. 春天的韭菜 ―――― 一时新鲜  12. 春天的老鸹 ―――― 好攀高枝  13. 春天的萝卜 ―――― 心虚;空心;心里虚;空心啦  14. 春天的猫 ―――― 尽对儿;净对;成双成对  15. 春天的毛毛雨 ―――― 贵如油  16. 春天的嫩韭菜 ―――― 一时鲜  17. 春天的鸟儿 ―――― 成双成对  18. 春天的气候 ―――― 一天三变  19. 春天的山茶花 ―――― 一时鲜  20. 春天的树尖 ―――― 一天变个样  21. 春天的树条 ―――― 岔子多;叉子多  22. 春天的小葱 ―――― 一天一个样  23. 春天的雪堆 ―――― 靠不住  24. 春天的榆树 ―――― 有余钱;有榆钱  25. 春天孩儿脸 ―――― 一日三变  26. 春天孩子脸 ―――― 一天三变  27. 春天河边 ―――― 富有湿意;富有诗意  28. 春天来敲门 ―――― 蠢到家了  29. 春天里开花 ―――― 看不及  30. 花粉飘香 ―――― 春天到了  31. 少女的心,春天的云 ―――― 变化多端  32. 踩虎尾,踏春冰――冒险  33.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35. 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36. 春凳(宽而长的旧式凳子)折了靠背儿――无靠  37. 春江水暖――鸭先知  38. 春苗得雨――正逢时  39. 春笋破土――节节高;天天向上  40. 春天的草芽――自发  41.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留不住  42. 春天的柳树枝――落地生根  43.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44.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45. 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46.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无依  47. 春汛的鱼虾――随大流  48. 大眠起来的春蚕――满肚子私(丝)  49. 洞庭湖里涨春水――一浪高一浪  50.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51. 开春的柳絮――满天飞  52. 开春的鸟儿――成双成对  53.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54. 立春响雷――一鸣惊人  55. 六月贴春联――还差半年  56. 破土的春笋――拔尖  57. 石头缝里常春藤――两受夹;两头受挤根子硬  58. 新春的横批――万事如意  59. 阳春三月的桃花――一片红火;越来越红火  60. 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向前;无穷无尽  61.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62. 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了  63. 门上贴春联――一对红

1、少女的心,春天的云――变化多端  2、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3、春天里开花――看不及  4、春天来敲门――蠢到家了  5、春天河边――富有湿意;富有诗意  6、春天孩子脸――一天三变  7、春天孩儿脸――一日三变  8、春天的榆树――有余钱;有榆钱  9、春天的雪堆――靠不住  10、春天的小葱――一天一个样  11、春天的树条――岔子多;叉子多  12、春天的树尖――一天变个样  13、春天的山茶花――一时鲜  14、春天的气候――一天三变  15、春天的鸟儿――成双成对  16、春天的嫩韭菜――一时鲜  17、春天的毛毛雨――贵如油  18、春天的猫――尽对儿;净对;成双成对  19、春天的萝卜――心虚;空心;心里虚;空心啦  20、春天的老鸹――好攀高枝  21、春天的韭菜――一时新鲜  22、春天的果园――有桃李;有道理;有桃有李;有条有理  23、春天的大雁――头朝北  24、春天打兔子――不是季节  25、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无依  26、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27、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28、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29、春天的柳树枝――落地生根  30、春天的雷,涨潮的水――留不住  31、春天的草芽――自发  【相关阅读:歇后语】  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就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就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这样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就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就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是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就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这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是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去领悟。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37eab8ba2df76c250c9289aa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