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佛祖上几柱香最合适? 急急急


  一般三炷香即可。也可以上一炷香。  烧香的意义  烧香礼拜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往昔释迦牟尼佛应各国君王长老邀请往复来往于天竺各国之间弘扬教法、利益有情,其间所到之处,各国君主臣民倾其国力盛况庄严布置佛陀沿途经过道路及讲经道场,广行供养布施,人天皆大欢喜,佛陀更是慈悲依慧眼观视众生不同根基,善巧宣说对机妙法并示现种种广大神变教化以令无量具缘有情得度。由于古代印度天气潮湿炎热并时常有各种瘟病流行,于是各国君王臣民依照当时最尊贵崇高的接待礼仪盛待佛陀及其随行弟子,如依次向佛陀敬献洗面水、浞足水、漱口水、洒净水,之后又依次敬献鲜花蔓、妙药熏香、明灯、鲜花水涂香弹洒、妙膳食、击鼓伎乐等,以表达重法恭敬之心。其中妙药熏香,梵文称之为“都贝”,既是聚集当时各种珍贵天然药物香料,如旃檀、沉香、琥珀、龙涎香等,放置于众宝物嵌饰之熏香炉中点燃并由供养天女双手执持缓缓围绕世尊圣众,以表示供养迎请圣者同时兼备清净道场、驱除瘟秽的作用。以后佛教弟子们延续了当时的这些迎请礼仪,用以供养三宝菩萨圣者。  在佛教五明学之一的医方明学经典中,阐述记录了许多供养妙熏香功德及配方制作方法等内容,历史上汉传佛教、藏传和南传佛教信徒都有用天然名贵药物制香供佛的优秀传统,佛教历史记载中更有先辈古德长期紧衣缩食却不惜几十两黄金用以配置珍贵熏香药料以无吝供养三宝圣众的真实范例。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奉为“地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谢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那么,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因),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能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虞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人有诚心,佛有感应”。供佛最重要即在于这念心是否真诚,以清净、至诚的心所作的一切功德是不可度量的。为感念佛的恩泽,及表显吾人对佛的尊敬之意,我们通常会将最珍贵的物品供佛,而非供养破敝之物。例如,用斋前,我们最先想到的即是先供佛,然后自己才来食用;若有居士供养饮食,道场中亦是先将其供佛而后供众;以香供佛,自己不先拿来闻;若是欲供养的香烛花果等已掉落至地上,亦不再供佛……。沈香乃上等之香,因此,常以此香上供十方诸佛。但是,如果因缘不具足时,那么,以何等物供佛就应量力而为,毕竟,供佛的这一念心还是最重要的。  以香供佛的意义何在?香能解秽流芳,令人闻之欢喜!《贤愚经》中记载,有位长者为请佛应供,因此于晚间登上高楼,手执香炉,遥向只洹精舍烧香,以表心中之虔信。翌日正午,佛果然来到。由此可知,烧香供佛是为心中至诚之表征,意在请佛受供。《增一阿含经》亦云,若有供者,手执香炉而唱时至,佛言:香为佛使,故须烧香遍请十方。《长阿含经》记载,有信众欲发心供佛,即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处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虽然佛并非以香为食,但以香、花、灯、果等供佛,实是大供养,能得大福报。

九天玄女仙姑 降 述:「杀生致祭,非敬神之道」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的信仰,也是人类精神的一种依靠。以古圣先贤为神明奉祖礼拜,是尊敬其在生时之德行,都足以启发人心向善,也足以带引后世之人,走上正道。因此而受后世之人尊敬,膜拜而成神。更因为他们在生的行为纯正,有功德施于人众,是以死后,其灵光不灭,其浩然之正气,超然升天而为神。神既证道果,就具有灵威,以助天道循环,是以形成了人类对神明的膜拜。 可是,世人膜拜神明,只是重于形式而忽略了拜神的意义。何谓呢?试看世人之拜神,都用三牲五礼,宰鸡杀羊,贡品呈上一大堆,然后就点燃起了几柱香,口中喃喃的祈求神明,保佑赚大钱等。而贡桌上的鸡鸭鱼肉等就任其蚊蝇飞沾,等拜完后收起那些祭品回家,一时之间又吃不完,放着久了发酸腐臭,丢了又可惜,吃了就影响卫生而生病。虽说现世有电冰箱等可以冷冻,虽不致立即腐坏,但却已不新鲜了。如此滥杀生命而拜神,已违上天好生之德,虽言家畜乃天生供人食用补给营养,但能少杀,则少杀为宜庶免多结仇怨,盖畜类亦有生灵之故也。拜神应抱效法先圣先贤的高超风范之心,然后以敬仰之诚来膜拜。纵有所求,则应以至诚之心以求感应,并非以一大堆之鱼肉始可表示心诚。诗云:「一柱清香透九天」若果心正意诚,则拜神以清茶素果敬奉,仅一柱清香,亦可上达苍天,而得感应。反之,心不正意不诚,纵然三牲五礼俱全,亦不能得到神明的感应而得福佑。 祭祀祖先亦然,我国固有文化传统,素重人伦,是以后代子孙为追思祖先盛德,俱设立神主牌位,朝夕敬拜,每逢春秋,并还大举祭祀。此乃表现为人子孙,有一点追思心怀,以尽孝道,而不忘本也。 设立祖先神主牌位祭祀,以尽追思祖德,应以心意为重,而不该借口敬拜祖先而大肆杀生,以饱口腹之欲。然则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应以朝夕焚香礼拜,有如祖先在侧。承祖业,应发扬光大,不敢为恶非为,心正意诚,不贻祖先之羞也。 综此而言,敬神祭祖,心诚为上,若果心虔意诚,朝夕上清香一柱,胜过鸡鸭鱼肉,满桌祭祀,此乃世之陋习,庶应改革,用以茶果来祭拜,既可避免杀生,亦可节约开支,岂不两全其美乎?九天玄女仙姑 降 述:「诚则应」中华民国70年6月3日23时岁次辛酉年五月初二日诗曰:寡欲清心志不更。敬神礼拜要输诚。 须知信念虔祈祷。致格灵威感应生。又诗:虔诚致敬表衷诚。一瓣心香达玉京。 宰杀鸡豚添罪戾。清茶果品喜神明。 书云:「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所谓「斋」者,斋其心也,所谓「戒」者,戒其诚也。就是说:虽然是恶人,能知悔改,清斋其心,输诚其意,洗净其心,也可以拜祖上帝。 所以,敬拜神明,内心必须抱着虔诚之心,外表必须清洁,肃整其容仪之貌,如此虔诚之敬,自有感应也,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此即孔子对于致祭神明,都输诚而敬祭,以教后世之人也。 又世人之敬祭神明,大多数都杀鸡宰猪以敬,如此杀生以作祭礼,徒添罪戾,实无拜神之诚意,神明岂敢接纳乎?此是世人自贪口腹,藉拜神而杀生。不但自已造成杀孽之罪,圣神亦难堪也。 是故,拜祭神明,仅以清茶,果品、素菜,输诚奉敬,圣神自能喜而鉴纳。所谓:「一瓣心香透九天」则是输诚祷告之意也。圣神之所鉴纳,仅是「意诚」与「香烟」而已,礼物概不接受也。 俗云:「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此即「诚则应」也。愿世人应了悟此埋,渐渐改善民俗,庶免杀生造孽,亦可减少浪费,以诚感动圣神即应,此实一举三得也。(全文完)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37d9f425d3d350e6d82e591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