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牛郎会织女,大唐的女人七月七当时都在忙些什么?


从东汉开始,牛郎织女的爱情传奇广为流播,为人所津津乐道。到了唐王朝时,七夕更是成为最受诗人欢迎的创作素材,流传至今的唐诗中关于七夕的民俗记载有许多,从一些唐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是怎么样过七夕佳节的。
七夕又名乞巧节。从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作得一手好针线活,就不愁嫁个好人家。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都希望有一双象织女一样的巧手,以便能做出更好的女红来讨好丈夫和婆姑。

每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唐代妇女就会置办香案,供上瓜果,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夜色降临,迫不及待的一众人开始对月穿针,能将细细的线在微弱的月光下又快又准地穿过针鼻( 古称金针度人) ,一连穿过七枚称为巧手( 得巧) ,穿不到的只好留待明年努力。不管得巧与否,所有妇人都要拜月拜谢织女,希望织女在百忙之中传授几招做针线活的秘笈。
这样的活动往往通宵达旦,唐时的七夕基本上就是妇女的狂欢夜。晚唐诗人罗隐作《七夕》纪其事云: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未婚女子乞巧,不外乎是想嫁得如意郎君。说是拜织女拜月,其实是为自己的未来人生祈福。崔颢亦有《七夕》诗传世: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家家此夜持针线”,可见唐代女子乞巧之盛,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流播之广。生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一手傲人的针线活,媒婆也会不请自来。

为了得巧,唐代女子们也蛮拼的,在七夕节不但要乞巧,还要吃一些名为“巧食”的各式水果。每到七夕,卖水果的生意火爆异常,各种“买、买、买”的声音充斥着大街小巷。李商隐在《七夕偶题》中写道:“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唐人乞巧的方式千奇百怪,还有用蜘蛛占巧的。这个时候的女性英勇无畏,会捉了蜘蛛放在盒子里。到了第二天早晨观察,蜘蛛如果在盒子里结网了,就是得巧了。网结的密就是得巧多,稀疏的话第二年就会多捉一些蜘蛛来(殷离的千蛛万毒手会不会就是这样练成的?金花婆婆总嫌她蠢笨,大概与此有关)。没有盒子的人干脆直接将蜘蛛放在瓜果或花朵上,如果蜘蛛肯给面子,在上面结网了也意味着得巧。

唐初诗人宋之问在《七夕》诗中写到: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除了乞巧之外,七夕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曝衣”。趁着日照充足的大好天气,把衣服拿出来晒一晒,古人除了迷信也也讲科学。女人乞巧晒衣服,男人则把藏书取出来晾晒,名为“曝书”。没书没老婆的,劳累一天只好洗洗睡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2ec7d362f37862328f3146f7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