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生长条件有哪些


1、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16―21℃发芽旺盛,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芽。
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温。拔节期要求15―27℃,开花期要求25―26℃,灌浆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国早熟品种要求积温2000--2200℃;中熟品种2300 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
2、光照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时)条件下可以开花结实。光谱成分对玉米的发育影响很大,据研究白天蓝色等短波光玉米发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红色等长波光发育快。玉米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光的饱和点高,一般玉米光合强度为35--80mgCO2/dm2・叶・小时。
3、水量
玉米的植株高,叶面积大,因此需水量也较多。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mm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温度高,空气干燥时,叶片向上卷曲,减少蒸腾面积,使水分吸收与蒸腾适当平衡。
4、土壤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出在6一8范围内都可以种植玉米。
玉米苗期能生长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于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2O2来自CO2。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

扩展资料:
生长分布
苞谷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苞谷,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苞谷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到了明朝末年,苞谷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江苏、吉林、 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营养价值
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家及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经常出现于餐桌上,并风靡曾经以食物精细著称的欧美世界。据报载,美国前总统里根曾每天早上都以玉米片粥作早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苞谷

一、温度
玉米属于喜温的短日照作物,全生育期内要求的温度较高。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种子发芽要求在8-10℃之间,当温度低于8℃发芽速度缓慢,在16-21℃时发芽旺盛,速度快;一般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当温度超过40℃时将停止发芽,并对种子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苗期,短时间内可承受零下2-3℃的低温,在两叶一心时,零下3℃是低温的临界温度,否则幼苗就会出现冻伤现象,严重时出现苗死亡。拔节期日均气温要求15-27℃,在18℃以上较合适;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灌浆和成熟在20-24℃较好,低于16℃或高于25℃,对淀粉酶的活动产生影响,如籽粒灌浆不良或出现败育的现象。
二、光照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在短日照(8-10小时)条件下可开花结实。玉米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光的饱和点高,一般玉米光合强度为35-80mgCO2/dm2小时。
三、水分
玉米的植株高大、叶面积较大,因而蒸腾作用强,生长期间内最适的降水量为600mm左右。干旱或水涝都将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降水过多,光照时间减少,同时降低有效积温,部分病害加重,增加倒伏的概率、杂草生长旺盛而与玉米产生竞争。
玉米虽然需水较多,其蒸腾系数较大麦、燕麦、紫花首清、三叶草相比都低,一般在240-370mm。由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和自我调节功能,尽可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当遇到高温、空气干燥时,叶片自动向上卷曲,以减少蒸腾作用,促使植株内的水分平衡,若不是严重缺水,一般不会造成植株干枯致死,但会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四、土壤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即可,以有机质丰富的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为最好,pH为5-8范围内均可种植玉米,其中以6.5-7.0最为适宜。需要量较大的营养元素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雄后25-30天是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快、需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量占总需肥量 70-75%的氮、60%-70%的磷、65%的钾。

扩展资料:
病害治理:
1、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病菌小种毒力频率和病菌变异动态,可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抗病育种的预见性 ,避免由于病菌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
2、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及品种合理布局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病害最根本、经济、安全 、环保的措施。筛选抗源自交系,发掘抗病基因,创造抗性强 、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育种材料进而育成抗病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对推广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生态区,按一定比例种植不同抗病类型的杂交种,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3、农业栽培防病措施
适时播种,实行玉米 -大豆,玉米 -麦类轮作,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合理配方施肥,适时增加 K 肥的施用,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防御能力;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使用种衣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玉米-百度百科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237239e3ba0289b0ef85f13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