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中的雨


暴风雨中的航船――顶风破浪 暴雨前的闪电――人发雷霆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出窑的石灰遭雨淋――四分五裂 春苗得雨――正逢时 打伞披雨衣――多此一举 打响雷不下雨――一场虚惊;虚惊 大海里的小船――风雨飘摇 大热天下暴雨――猛一阵;长不了 大雨天打麦子――难收场 大雨天上房――找漏洞 戴着草帽打雨伞 多此一举 戴着雨帽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得了雨衣还要伞――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东边日出西边雨――各有天地 东方打雷西方雨――声东击西 躲雨躲到城隍庙――尽见鬼 房子烧了又挨大雨――内外交困 风雨中的泰山――不动摇 伏天下暴雨――阵势大;来得凶,去得快 高山上的青松――久经风雨 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旱苗得雨――正逢时 荷叶做雨伞――遮盖不住 九月菊花逢细雨――点点人心 久旱得雨――喜从天降 久旱逢甘雨――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开花期遇暴雨――结果不好 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心急如焚 雷雨天下冰雹――一落千丈 老天爷不下雨,当家的不说理――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落雨躲进山神庙――轮(淋)不着 落雨天打砖――坏坯子 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淋了雨的熟石榴――咧开了嘴 落雨打土坯――没有好货 六月的暴雨――一阵儿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落了三年黄梅雨――绝情(晴) 落雨立当院――轮(淋)到头上. 落雨天担禾草――担子越来越重 落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满天浮动的云霞――经不起风吹雨打 泥人戴纸帽――经不起风吹雨打 泥娃娃遭雨淋――软瘫了 泥人经不起风雨――本质太差 泥娃娃遭雨林――软瘫了;软作一堆 牌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平房门前不漏雨――有言(檐)在先 骑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就是雨,见闪就是雷 晴天盼下雨――没指望 三亩棉花三亩稻――睛也好,雨也好 山半腰遭雨淋――上下两难 十天九雨――缺少情(晴)意 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奈何不得;无可奈何;管不着;不由人愿 天要下雨鸟要飞――各随其便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母娘娘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经不起风吹雨打 屋檐下的麻雀――经不起风吹雨打 屋檐下躲雨――暂避一时;不长久 下雨不撑伞――淋(轮)着啦 下雨不戴帽子――轮(淋)到头上 下雨洒街,刮风扫地――多此一举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下雨天打麦子――收不了场;难收场 下雨天浇地――多此一举 下雨天泼街――假积极 下雨天往屋里跑――轮(淋)不到你 下雨天走路――拖泥带水 下雨往屋里跑――淋(轮)不到 一天下了三场雨――缺少情(晴)意 一条船上的难友――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阴雨天的霹雳――大发雷火 阴雨天的芝麻――难开口 阴雨天观景致――模糊不清;看不清 阴雨天过后出太阳――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阴雨天拉稻草――越拖越重 雨点落在香头上――巧得很;巧极了 雨后的彩虹 五光十色 雨后的高梁苗――直往上蹿 雨后的花园――万紫千红 雨后的竹笋――节节高;节节上升 雨后收葱――连根拔 雨后送伞――多此一举;空头人情;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雨花台的石子――五光十色 雨浇泥菩萨――土里土气;土气大 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张天师设祭坛――呼风唤雨 纸糊的灯笼被雨浇――架子不倒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歇后语的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f09b676b72cf6f9fe512bbd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