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病害的发生发展是怎样的?


小麦丛矮病病毒不能通过种子、土壤、病株汁液传播,在自然界由灰飞虱传播。此外,还有白脊飞虱、白带飞虱。丛矮病毒借助于灰飞虱的传播而完成侵染,因此,田间病害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病毒与灰飞虱具有持久性关系。在传毒机理上属于体内复制型,即灰飞虱取食时吸入病毒,病毒经口腔进入肠道,经血液循环进入血淋巴系统,经复制增殖最后进入唾液腺,当再行取食时以口针把病毒传染到健株体内。灰飞虱的生活史中从若虫到成虫可终生带毒,卵是否带毒尚未证明。其中1~2龄若虫易吸毒,4~5龄成虫易传毒。由于若虫田间发育不一致,存在世代重叠,病毒可在越冬虫体内越冬。
病害发生过程。山东灰飞虱一年发生5代。秋收后第4代灰飞虱成虫从杂草或晚秋作物上进入早播麦田危害传毒,引起秋苗发病。冬季第5代若虫在小麦上或杂草上、土缝内越冬。因此,秋苗病株和越冬带毒虫就成为次年春季发病毒源。随春季气温回升,越冬病株表现症状,此时田间可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同时,越冬的灰飞虱开始取食、传毒,到拔节期(4月/中、下旬)又形成1次发病高峰,重者死亡,轻者抽小穗。小麦黄熟老化时,灰飞虱食物缺乏,以第1代成虫再迁入杂草及夏季作物上越夏,然后再迁至晚秋作物上(棉、烟、桑树等),秋后再携病毒迁入麦田,构成田间周年循环。
小麦黄矮病病害的发生发展有冬麦区、春麦区、冬麦春麦混生区等不同情况。重点讲冬麦区。
冬麦区蚜虫传毒的时期主要是秋苗期和春季返青后。当5月中、下旬小麦进入黄熟期,在其他寄主上的蚜虫因植株老化营养不良产生大量有翅蚜,陆续迁飞到早秋作物(玉米、谷子)以及杂草上越夏,或者在自生麦上,同时就把病毒传到这些寄主上,因此,这些带有病毒越夏的寄主植物就成了小麦秋苗发病的侵染来源。当小麦播种出苗后,麦蚜又迁回到麦田,在田头、地边取食传毒,逐渐形成了越冬蚜源中心和病毒的毒源中心(这时秋苗已经感病了,但不表现症状)。当年冬季,蚜虫就在小麦基部越冬(成、若蚜),到春季小麦返青后,冬前感病的小麦逐渐开始表现症状;越冬的蚜虫开始活动,繁殖,迁移扩散,再把病毒由点到面传播开来,引起病害流行。
当小麦成熟前,蚜虫又带着病毒迁至玉米、谷子及麦田四周杂草上,完成循环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aa47b5471ca13c362a6e165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