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救火工具水囊,水袋出现在哪个朝代


我国最早的救火工具水囊、水袋出现在唐代。
自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后,历代君主都将防范和治理火灾列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为及时救灾抢险,西汉时期长安府“每街一亭”,共设16个街亭,东汉时期,洛阳城内设有24街亭。唐代京师长安建有“武侯铺”,常用水袋、皮袋、溅筒灭火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北宋仁宗时期,水袋、水囊、唧筒、麻搭已成为常见的灭火工具。在清光绪前,官民携手联合共同建设消防队伍,此时主要的灭火器也变为了水龙。



扩展资料
古代灭火工具:銮金水缸
从商代起宫廷里就开始设置水缸。明朝时,在宫廷里铸造金属大水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内可存水1000多升。
到了清朝,宫里的大水缸增加到300多口,每天安排太监往缸里挑水,冬天为了防冻,还要给水缸带上棉套,并用炭火给水缸加温。目前故宫尚存有18口銮金水缸。
由于此缸的主要功能是防火,因此,被称为“太平缸”。太平缸贮水的消防设计思想,与今天的消防水池、市政消火栓实同一源。太平缸一般在宫廷中实用,虽然能储存大量用水,但机动性不高。

北宋宋仁宗赵桢年间设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军巡铺(公元1023年)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97991b31fefc963c8dcc395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