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走路时家长为什么不要过度保护?


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大多都表现得非常勇敢。他们仿佛受到一种神秘莫测力量的趋势,毫不畏惧――甚至可以说是莽撞地做各种动作尝试。什么困难与危险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这种大无畏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做法让所有在旁边观察答枣的父母都胆战心惊。他们很快从为孩子学会走路而欣喜转变为千方百计保护孩子的安全,于是各种防护措施以非常的速度被加在了孩子的身边。甚至是一些腿部肌肉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能够自主活动的孩子也会被关在安全栅栏和婴儿车里。事实上,这时候的安全措施对孩子来说已经是负面意义远大于正面意义了。
家长们把已经能够独立行走的孩子依然放在婴儿车里推着走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虽然孩子会走路了,可是他们走得太慢,而且耐力差,完全跟不上成人的步伐。这样做的不仅仅是带孩子外出的父母,还有专门陪伴孩子的保姆。在他们的眼里,孩子应该去适应成人,而不是成人去适应孩子。成人会以自己的步速走向目的地,孩子则被当作携带品放在婴儿车里。只有到达目的地――例如公园后,成人才会将孩子放出来,给他们活动的自由。甚至,这个“自由”也是有限度的:成人会始终跟在他们的后面,紧盯着他们,随时准备制止孩子做各种危险动作,以防出现意外。
大多数情况下,1岁半到2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走很远的路,并且能够完成爬坡、爬梯子等很多复杂活动了,但是他们走路的目的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成人行走都有自己的目的地。为了抵达那里,他们会保持一定规律的步伐专心行走。可是与之相比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没有明确的行走目的地,或者说他们行走的目的就是行走本身。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运动来完善自己的行动能力、释放身体里的能力和满足内心的需求。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的行走很有特点:步速很慢,没有节奏,随意乱走而没有目标。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突然被某个东西吸引而随意更改方向与步速。这种情况下,成人想要适应孩子,那么无疑要对自己的行走方式做出巨大的改变。
在那不勒斯,我曾经见到过一对夫妇,他们养育着一个1岁半大的孩子。夏季的一天,他们带孩子去海边玩耍,路上要经过一个长约1英里a的陡峭下坡。这段坡路如此陡峭,以至于不管是手推车还是码闭马车都无法通过。于是迟举裂这对夫妇发现自己遭遇了难题――抱孩子走这么长的路实在是太累了。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孩子自己。他没有让家长抱,而是走走跑跑,时不时停下来在路边的花丛里、草地上坐一会儿,观察一会儿小动物,最终独立走完了这段路。在走的过程中,他曾经花了一刻钟驻足观察一头站在田野里的驴。从那以后的整个夏天,孩子都是自己走完这段险峻而漫长的坡道的,从来没有叫苦叫累过。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在西班牙,我还认识两个两三岁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独自行走1.5英里那么远的路。至于那些不怕辛苦,每天都要在又陡又窄的梯子上上下爬行一个多小时的孩子就更多了。
孩子的这些行为在很多成人眼里是很怪异的。一位妈妈就曾经向我咨询过关于她女儿爱发脾气的事情:她女儿刚刚学会走路的那个时候,每次见到梯子――不管何时何地――她都会马上大声尖叫起来。大人们很奇怪她为什么这么做,以为她对梯子很好奇,于是就上前帮忙,扶着她上上下下,结果招来的是孩子更大声的哭闹和一系列焦躁不安的举动。后来,只要成人抱着她上下楼梯,她就会马上眼泪汪汪,情绪激动。这又是为什么?妈妈很担心,因为她不知道女儿这种行为的根源在哪里。难道是心理紊乱,又或者只是一种巧合?
这在了解孩子的人眼里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孩子之所以烦躁是因为,她对楼梯感兴趣,想自己爬,又或者只是想把手放在台阶上、坐在台阶上。对于孩子来说,楼梯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旁边户外的平地。那块平地有什么好玩的?平平坦坦,没有地方放手,也没有地方供自己攀爬,而只能在平地上走来走去……活泼好动,喜欢跑跳玩耍几乎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天性。如果我们去游乐场就能看到,滑梯上从来都是人满为患。孩子们不停地在上面爬上爬下。
走出游乐场,来到穷苦人的居住区,我们会发现,穷人家的孩子总是能够很早就适应车水马龙的街道,毫不费力地躲开飞驰的车轮。他们当中甚至有些身手敏捷的还能稳稳地坐在汽车的窗框上。这无疑是危险至极的。与那些生活优越,身边满是各种安保用品的富家子弟相比,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扔到大街上,在成人的环境中挣扎求生。生活境遇的不同直接造成孩子运动能力和反应速度的差异。归根结底,让富家子弟变得反应迟缓,甚至懒散起来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为了保护他们而设置的障碍和限制。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3e23caee12fe41d0d5f635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