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故事户县的故事


户县的传说故事 共有故事:刘海戏金蟾、谁最高、水淹腊家、聂姑洞、运漆河、石枣、关雅义的传说等分列于下:刘海戏金蟾“刘海生来有仙根,家住户县曲抱村。”这是流传在户县人中关于刘海的民谣。相传刘海小从小家贫,靠打柴养活双目失明的老母。他干活勤快,为人老诚,对母亲也十分孝敬。一日,刘海打柴回来,于村西小石桥边的三角泉内偶遇一金蟾,生三只脚,背黄腹白,见他过来不躲不闪。刘海甚是稀奇,每次路过,都要和他戏耍一番,才肯离去。年复一年,刘海长大了,担的柴也多了。有一次,他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女子挡住去路。那女子说她叫梅姑,从小看刘海在这儿打柴,勤俭老诚,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刘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恳求,追缠不舍,逼得刘海无法,才答应回家和母亲商量后再说。回到家里,母亲听得此事,十分乐意。第二天,刘海就答应了梅姑,一同下山结成夫妻。梅姑来后,果然对母亲十分孝敬。不久,母亲去世,他们依然相亲相爱,刘海打柴回来也吃上了热腾腾的菜。高兴得他整天乐悠悠的。这一天他又从桥边走过,想把自己的欣喜告诉那只金蟾,但往桥下一看,金蟾却不见了。正疑虑间,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对他说:“刘海呀!听说你娶了个好媳妇,但她虽好,却不是人,是个狐狸精”,刘海不信,说他胡说八道,那道人嘿嘿一笑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着肚子疼,他便给你一颗宝珠,你把这个宝珠吞下肚里,便知她是谁了。”说罢,道人不见了。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放下柴担就声称自己肚子疼。梅姑百般抚慰并熬汤医治,都无济于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她噙在嘴里。刘海得了宝珠,肚子也不疼了,连忙爬起来就要朝肚子里吞。梅姑看出破绽,经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情告诉了梅姑。梅姑听罢,对刘海说:“那跛足道人,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也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个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他欲夺我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又想破坏你我美好婚姻。”刘海这才恍然大悟,把宝珠还给梅姑,提起斧子,要找金蟾算账,梅姑连忙拦住他,又把宝珠交给他,然后嘱咐了几句,才把她送走。刘海来到石桥边,照着梅姑的嘱咐,拿出宝珠,金蟾一见就要吞。刘海逗着它左转十八圈,右转十八圈,不一会儿那金蟾果然浑身抖索,心口作呕,吐出了宝珠似的丹来,刘海连忙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仙丹,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金钱来。 从此,刘海得了仙道,不再打柴,云游四方去了。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走到那里就把金钱撒到那里,救济穷人。人们热爱他,感激他,叫他“活财神”。 现在户县曲抱村西边还保留着刘海庙和金蟾吐丹的“吐丹桥”、“金蟾池”等遗迹。刘海的故事被编成戏曲,广为流传。 谁最高  从前户县有个庄稼人,在渭河给人家扛长工,腊月活满,他打点东西回家。来到渭河岸,天色已晚,艄公停止了摆渡,他只好走进一家客店,想住下。  不料,店里炕上只剩下一个空位,和他一起进来的却有三个人,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教书先生,兴平人;一个是做买卖的眉县人。到底谁住呢?店主人想了个注意,让他们都说本县顶高的东西,谁说的东西最高,就住炕,其余的打地铺住。  教书先生自恃才华,抢说:“兴平有座无影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买卖人一听神气地说:眉县有个鱼骨寺,把天摩的咯吱吱。”(后一‘吱’,读zi四声)  轮到庄稼人,他思索了一会才说:“户县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  庄稼人说的不紧不慢,却大出人们所料,最后他住上了热炕。 水淹腊家  县西南十里,有腊家滩,当年野草丛生,乱石累累。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本是阡陌良田。有个名叫蜡景的财主霸占着这些土地,号称“九顷十八湾,一湾到潼关”。  腊景财大气粗,欺贫凌弱。他家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金斗,大斗进,小斗出,重利盘剥乡里众人质问他,他说:“天下金斗唯一,试问谁家有二”;声言“要得腊家‘归’(贫穷),除非天塌涝河‘吹’”(被大水冲走)。  一日,有一贫道化缘,腊家财主见他形容憔悴,不但不予施舍,反命人铲来牛屎,戏谑他,穷道连忙撩起袍襟,收下了牛屎。牛屎到了贫道怀里,却变成了金旦儿,腊景看红了眼,又去抢那金旦儿,抓回来却又变成牛屎。他盛怒之下,就命人将贫道乱棍赶走。  丫环梅香见贫道实在可怜,偷出两个蒸馍,追上贫道,塞到他怀里。那贫道感激不已,临走时对梅香说:“看来你个好心肠的姑娘,若相信我的话,七七四十九天后,见门前石狮子眼睛红了,赶快骑上去。”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梅香每天到门口看几次。这天她见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了,象两个发光的小红灯笼,就赶紧骑上去。顿时,终南山下天昏地暗,山间隆隆作响,暴雨倾盆,山洪席卷而来,将腊家的田产庄园一吹而光。腊景被卷到了渭河喂了鱼鳖。石狮子变成一只活脱脱的真兽,脱着梅香,腾空而去。从此这里留下了望不到头的荒石滩――腊家滩。 聂姑洞户县西南的望仙坪,左侧有个石洞,名叫“聂姑洞”。相传古时有个姓聂的女子曾羽化于此。聂姑是县西乡聂家堡人,父母早亡,与兄嫂度日。她生相丑陋,到十七、八岁,还找不下婆家。但她却不着急,整天闭门不出,抱着纺车纺棉花。时间一长,嫂嫂把家里的杂活都搁给聂姑做,自己早睡懒起,东游西逛。当人们夸他家纺的线多时,嫂子总是说那这都是她自己纺的。还在众人面前夸自己如何勤快能干,编造聂姑如何笨懒,怪不得找不下婆家呢。时间一长,聂姑实在不想活下去了,一天晚上,她趁家人酣睡之际,梳洗一番,换了衣衫,欲寻自尽。她想用自己纺的线吊死,结果却吊不死;后来一想,还是出家当尼姑去。她便背着自己纺的线旦儿,朝终南山望仙坪走去。快到山顶时,见路旁有一石洞,便坐下歇息,谁知一坐下去,就“羽化”(成仙的意思)在洞中了。第二天她的懒嫂子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见地未扫,饭也未做,前后喊聂姑不应,到她住的房子一看,人不见了。便顺着她落下的一丝棉线寻去,到了石洞内,看她端坐洞中,忙喊了一生:“你姑”(户县方言称小姑为‘娃他姑’,当面直呼‘你姑’),聂姑不应,仔细一看,已变成一座石像。嫂子看此情景悔恨交加,一头撞死在洞口石壁上。 运漆河户县境内有一古河道,自终南山出,北流至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0bd5c8ea9ccff719a4fb76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