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你会站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01    文章标签:    浏览:135
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规划,很像我们去大城市的车站或交通转运站搭车,当你想离开这个转运站,一小时后你会在什么地方,都由你当下买什么路线车次的票,然后坐上哪一班次的车来决定的。其实,你一直站在鸟笼里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站在路口压低帽沿,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这时,儿子问,为何同样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我回答,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儿子怔了一下又问,那么,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同样是有钱赚啊?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我所说的选择,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而是他们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我不知道当时未成年的儿子是否听懂,然而,我发现很多已经出社会,年纪也已经是20几岁的年轻人,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我看到遇到听到的20几岁年轻人中,99%以上都是每天醉生梦死,活在自己世界的梦中人。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认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已经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我曾问他们,自己认为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30岁后又会站在哪里?他们觉得,不管是什么工作,饮料店店员也好,行政助理也罢,只要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领阶级的位置。至于将来30岁后,他们会站在哪里,他们不知道,但他们肯定自己未来的位置,不会比现在的差。然而,我想对那些20几或30几岁的年轻人说,如果你们安于每月都有薪水领,有地方住有饭吃,偶尔可以聚餐、逛街、唱歌这样的舒适圈,然后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时,就窝在家里吃方便面等月初的薪水入帐。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和站在狗笼里的狗猫没有两样的。因为,你们和那些被豢养的狗猫一样,是没有自由的。没有财务自由,没有逃出笼外去享受更多人生体验的自由。如果20几岁或已经过30岁的人,当下没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5年或10年后,你们还是只能窝在狗笼里,望着笼外的成功者,开著名车住豪宅或拥有高质量和品味的生活,大叹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其实,你一直是站在鸟笼里的梦中人。这是很残酷的事实,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这个事实,开始规画自己30岁后想站在哪里,在这个当下,你就不再是被豢养的宠物了。因为,你早晚会打开关住你的鸟笼,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成功人士。工作经验愈多,起薪就愈低一位45岁的中年人和一名25岁的小伙子,两人同时应征路口的豪宅举牌员。建商对他们说,举牌一天的薪资是700元。中年人听完大喊不公,认为自己有3年以上的举牌经验,不该和小伙子领一样的钱,建商应该替自己调涨工资,「至少要有800元吧!」建商不以为然地指了指两人身后,一个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的流浪汉说:「论经历,你们谁也不会比他久;至于他的工资,也是700元没变过!」是否做得愈久,就该领得愈多?有一篇在网络广泛流传的文章,当中一名想加薪的员工对老板说「我有25年的经验」,而老板响应他的是:「你没有25年的经验,你只是同一个经验用了25年。」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其实都该自问:自己是否也像这名员工,做着没有累积性的工作,却期望老板替你加薪?随着时代改变,企业已经不再是终生雇用制的思维了,就算你在同一间公司中稳稳待上25年,待遇也未必有所变化。不可否认,现在的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依照能力与贡献度调整职级和薪资,「年资」取胜的做法逐渐成为过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领得多,一切以实力见真章。究竟从倚老卖老到论功行赏,中间有何区别?如果你做的始终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积性的工作,那么对于老板来说,你的替代价值就和门口的管理员差不多。或许这么讲比较清楚:如果你到一把年纪还在做零技术需求的工作,就难怪你的薪水没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试考官甚至会怀疑,为何你工作多年,到现在还在当基层人员?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当中提到:一个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现的人,理应能继续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而如果一个人在同一职位上停滞不前,就表示这个人可能连目前的职务都无法胜任。依照这个论点,长期停留在基层的你,处境实在令人担忧。其实,老板宁可你的工作经验没那么多。根据研究,许多人在转职时还背着前一份工作的「包袱」,这会抵销掉经验带来的优势。专家认为,人们在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其实很难抛掉原先习得的规范和价值;所谓「职业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态度,而且工作经验愈多,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对于不少雇主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如果这是不大需要经验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干脆雇用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再透过训练将他们收为己用呢?而一个经常换工作的人,求职的心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难不去认为: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否只是跳板而已?如果你被预期这份工作不会做很久,那么在策略考虑上,上司当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你的履历,是否像「现代警世录」?有一种像是「警世录」的履历,会让老板看得心中警铃大响,而老一辈频频摇头。如果你的经历在雇主眼中属于这一种,你的问题可就大了。在一次聚会上,我听见一位母亲数落她出社会不久的孩子:「不要以为你工作经验很多,你每个工作都只做几个月而已,能有什么经验?而且,那些工作之间毫不相干,这样一点用也没有……」这名男孩出社会两年多,已经换了五、六个工作,平均不到半年就换一次。最近男孩又辞掉了工作,也不见有任何面试邀约,只是每天闲赋在家,似乎对找工作这件事心灰意冷。他的母亲要我帮忙劝劝他,于是我试着了解男孩对求职环境不满的原因。「大部分的职缺都是薪水太低、工时太长,而且我有两年经验,为什么要屈就两万多元(新台币)的待遇?」男孩不满地说。我请他将我当成面试考官,在我面前介绍自己。当我静静听完他介绍自己的履历,我告诉他,以他目前的条件──很遗憾,的确只值两万多元(新台币)的薪水。「你也许很不服气,但这就是现实。」接着我将他的问题一一点出,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以及彼此间毫无相关的工作内容,是男孩履历中的致命伤。「你的履历应该去芜存菁,删去不重要的部分,尽量把每份工作的时间拉长,展现你产生的价值与影响力,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琐事。」我还告诉他,履历反应的是求职者的市场价值,如果这段经历完全讲不出什么实质的内容,那还不如不提。如果被人看出不断地跳槽和转换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毕竟每种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适应,每次跳槽都势必造成耗损;而且工作期间过短,容易被贴上「定性不足」、「适应力不佳」的标签。此外,履历中出现空档,对求职的杀伤力也不小。如果经历并不连贯,势必会被怀疑是遭到资遣或开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很有可能被怀疑不适任或另有隐情,因此建议过短的资历不要写进去。整体来说,中断型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未必是加分,有时反而使你被贴上「低忠诚度」的标签,所以若是你的经历不连贯,最好能针对工作间的空档提出让人满意的解释。如果不想变成经验愈多却起薪愈低的情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确立志向及戒除频繁变换工作的习性,和年少轻狂的自己彻底道别。下班后,宁可发呆也不要再想工作有天我到员工餐厅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已经累积两、三年职场经历的「半熟人」,一个说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个就问,那你怎么不把工作带回家做?那个年轻人说:「我不想把工作带回家,很多职场专家都说工作与生活要分开,适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饭洗完澡之后,什么都不想,就呆在房间用计算机,上网看影片到12点睡觉。」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没错没错,我最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放空,再不然就是打开计算机上网,不过很奇怪,明明什么也没做,随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觉快凌晨了,每天都发誓要早睡,结果最后还是搞到三更半夜。」我听着这些年轻小伙子的下班生活,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几乎千篇一律。明明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却过着老年般的退休生活很多年轻人准时六点下班打卡,回到住处后,拿起电视遥控器按下开关,一边看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热门的韩剧,一边上网逛着社群网站、吃着巷口买来的便当,吃完饭之后开始打混,抱着手机不停和朋友传讯息,用各种表情符号聊天,早已把今天上班时发生的所有一切抛到脑后,最后在一堆没有建设性又鬼打墙的废话中强迫自己入睡。接着,放假日就在家里坐着当沙发马铃薯,拿着电视遥控器毫无目地乱转一通,这些听起来像是70岁的退休老人生活,却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还不到30岁年轻上班族的真实写照。现在的年轻人,明明处于各方面都很精力旺盛的时期,却总在下班后会自动变成无法思考的机器人,最后,总在隔天早上起床之后才开始懊恼:「我昨天下班回家后到底在干什么?」我曾经听过不少人抱怨说:「我每天上班在办公室里面已经用脑过度,体力也消耗殆尽了,谁还有心情做其它事情啊?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对于上班族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连下班后都还保持在工作状态,因为老板又不会发给你薪水;其实,真正会影响家庭和生活从来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时间都拿来浪费在杂事上,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悲哀。有很多人在社群网站上的朋友,动辄高达五、六百人,他们每天拿起手机上网不断地盯着关注别人的动态;但是说实话,看再久你们的感情也不会累积,只不过是花了好几倍的时间在重复做一样的事情。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台湾的上班族在下班后最常做的事,前两名就是「上网」和「在家看电视」。看电视和上网当然是正常的娱乐,这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事情,但是你却没想过,这样用来打发时间的模式,同时把你的人生体验和可以创造的价值都消磨殆尽了,这样下去,你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都注定成为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他的全世界,只有3坪大先前有个新闻报导,年届30岁的几个年轻人分租一间房,每个人只能分到3坪大(1坪=3.30578平米)的房间,大小只够放一张桌子和一张床,连转身都有困难。当记者问及难道不嫌房间太小时,这几个20几岁的年轻人,蛮不在乎地说:「反正只是睡觉的地方,有得住就好。」记者再问,现在政府祭出许多青年首购优惠贷款,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买房置产时,只听年轻人又回答:「我的脑袋没有坏掉,为什么要为了沉重的房贷压力搞垮自己,只换来未来要帮银行与建商赚钱30年?」事实上,有这种思维的年轻人实在不少,根据房仲业者的统计,现在30岁以下买房的年轻人只占一成,与十年前相较,足足萎缩超过一成,显示年轻买方的确对购屋愈来愈没有意愿,他们要不就是宁愿窝在小雅房,要不就是等着父母亲买房。难道买房对你来说除了带来房贷压力,真的没有其它意义吗?年轻人买房得靠「母力」,否则婚姻市场没有竞争力?我从来没想过,现在年轻人能否顺利成婚的关键,竟然是「母力」是否雄厚。某天几个老友聚餐,听到朋友的感叹,她问即将35岁的儿子,为什么宁愿与女朋友同居也不肯结婚时,儿子竟然回答她:「我女朋友说没有房子结婚免谈,她不肯嫁给我,都是因为

本文链接:https://u1e.cn/tweet/13938 [复制]

猜你喜欢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