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的实质是什么?

恐同的实质,是恐惧不同。
“我是怪物、变态吗?”“是不是全世界只有我这样?”无关生活在何处,每一个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度过青春期的性少数者,面对当时社会上有形无形的歧视、孤立与霸凌,大抵都有过这种漫长又痛苦的自我身份认同过程。
而放眼全球,对出生在千禧年前后的不少当代年轻人而言,这份深入骨髓的耻感却已经恍如远古传说。新闻和影视的激励,公众人物的示范,心理成型期社会风气的整体开明,帮助他们总体上避免了前辈们面对生活曾经举棋不定的姿态。
同性恋反歧视仍然在路上: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设立是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然而,一切远未结束。即使在不少发达国家,反歧视仍未告罄。据一项2019年经合组织国家的调查,有三分之一的性少数受访者因性倾向而受到歧视。此外,近年来全球保守主义呈回潮之势。在世界不少地方,人们仍因性倾向而遭受暴力、被判有罪。历史潮流浩浩汤汤,但若以一个较短时期为观察对象,这种潮流也许是混沌的。这也是所有性少数者共同的隐忧。
而那些走过了平权“初级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则有新的问题要面对。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主义削弱了旧的性倾向歧视,新的歧视链在性少数人群内部形成。
回首这些年,“同志亦凡人”也好,“同性恋骄傲”也好,理念看似相悖,却是同性恋平权同一路径的一体两面:一面对外宣示,一面自我激励。然而,如果这条路通向的是新的歧视与压迫,不得不令人反思未来应该如何修正方向。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2591d7fb7ffec57486d46d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