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解释虐待或被虐带来的快感?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值得说明一下的是,受虐狂在遭受痛苦的时候有一种快感,使他的忍受力远远大于常人,而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如马克思、梵高、尼采之类,在一定程度上仅为安于痛苦,有别于受虐狂。    受虐狂又称受虐欲、受虐色情。要求遭受痛苦和羞辱以激起性兴奋和获得性满足。在性活动中需要性对象的咬、打、撕、拧和辱骂,要求接受形形色(敏感)色中的惩罚。    轻度受虐狂可停留在幻想阶段,幻想自己遭受种种羞辱和痛苦。男女都有,但男子较多。S.弗洛伊德扩展了受虐欲的概念,认为种各种性行为中均包含受虐欲成分。    更广义的受虐狂则不包括性的内容。迷信者的苦修、禁欲、自我贬损、自我折磨及至自我牺牲等行为,心理分析学派均认为是受虐欲的变型。    关于施虐狂的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本能的作用:性本能与残酷行径之间息息相关;施虐狂是死亡本能向体外的转化,是破坏力量与性力量的融合;这种攻击性内驱力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均有表现,于是就出现了弗洛伊德创制的口欲期施虐欲、肛门期施虐欲、性蕾期施虐等概念。心理-社会学派认为,施虐者可能在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和欺凌,或遭受过异性的拒绝和侮辱,因而形成报复和反抗心理。施虐行为也有可能出自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即由于自己存在某些缺陷或家庭不完满,借对异性采取暴行,以发泄其性欲,并表现自己男性优越感。受虐狂是一种通过受到别人(异性)施予的痛苦和凌(敏感)辱而发泄其情欲并获得性满足的性变态。大多数具有施虐倾向的个体同时也具有受虐的愿望,专一的施虐者或受虐者是很少见的。同一个体既存在施虐行为,又存在受虐行为,在性活动中残暴地虐待性对象,同时又要求性对象残暴地虐待自己,可看作是同一性变态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受虐欲即是指向自身的施虐欲。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  更广义的受虐狂则不包括性的内容。迷信者的苦修、禁欲、自我贬损、自我折磨及至自我牺牲等行为,心理分析学派均认为是受虐欲的变型。  同一个体既存在施虐行为,又存在受虐行为,在性活动中残暴地虐待性对象,同时又要求性对象残暴地虐待自己,可看作是同一性变态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受虐欲即是指向自身的施虐欲。  心理-社会学派认为,施虐者可能在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和欺凌,或遭受过异性的拒绝和侮辱,因而形成报复和反抗心理。施虐行为也有可能出自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即由于自己存在某些缺陷或家庭不完满,借对异性采取暴行,以发泄其性(敏感)欲,并表现自己男性优越感。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的一个项目提供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对美国611名居住在城市的低收入女性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42.8%的受访者表示,她们在调查前一年时间里曾受到亲密伴侣的虐待。研究发现,心理虐待比身体虐待更成问题。大约2.3%的女性觉得自己伴侣控制欲特别强,1.2%的女性说自己的伴侣存在暴力等极端行为。
      然而,相当多的女性认为,虽然处于受虐待的关系中,但另一半仍然具有一些优点:超过一半(54)的女性认为自己伴侣非常可靠,五分之一(21%)的女性认为自己伴侣有非常重要的优点,比如深爱自己。          受虐癖,也就是自己遭受鞭打、捆绑、羞辱或受到其他虐待可以得到性兴奋或乐趣的人。
  英文中的受虐癖「Masochism」一字来自一位十九世纪作家沙瑟・梅佐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名字,他的知名小说《毛皮维纳丝》(Venus in Furs)也有大量的受虐癖题材。
  受虐癖属于性变态范畴,它是通过自行或被人鞭打、扭捏等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矫正受虐癖变态性行为要进行综合治疗。  受虐癖-概述        受虐癖指自愿使自己处于受辱或其他能引起自身痛楚的状态以获得性快感的行为(可能通过性交或非性交)。它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有争议的、甚至是挑战性的心理学课题。受虐者只有在被虐待的情景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这种奇异的需求并没有伤害社会和他人,而是通过接受伤害来获得被扭曲的爱的兴奋。 从广义上说,男女都有受虐的需求。受虐可被看作为一种肌体的紧张。在性高潮阶段若没有紧张就不可能产生快感。男性用链条绑住自己,用绳索套着头颈才能获得手淫的快感,那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性欲能力,处于自嫌、软弱状态下迫不得已采用外力实现自己的兴奋。
  女性在性和生殖角色中不仅是被动的,而且都伴随着痛楚。极端、疯狂的拥抱,激情的性交是痛楚的。女性的分娩,处于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之中,而对分娩后的女性的感受研究又发现,分娩可产生具有类似性高潮的情感体验,成为性感源之一。这一切是生物的、原始的,是固有的女性性本能。
  在正常的性生活中,女性的受虐是性爱的载体和伴随物,而极端的受虐是一种人格偏常。女性在异性爱中的变态表现,比性生活受虐更复杂,因而也更能说明问题。
  异性爱中的受虐癖好,有人认为可能是受虐者具有一种崇高而受苦的心理需求,它可能是一种需求体验,更可能是一种人格偏好。  受虐癖-特点和分型        强迫性神经症性受虐癖:行为是减少紧张和内疚。在受虐行为之后会有羞耻和内疚感,并试图控制冲动。但过后又不断地重复上述行为。 
  精神病理性受虐癖:他们只是将疼痛或生命受到威胁的过程看成是自己性兴奋的来源。他们要继续寻求性高潮。为此不惜受到痛苦或凌辱,这也经常与施虐相联系。
  女性受虐症包括两种情况:
  A.使用捆绑等受虐方法是为了减少对性行为的内疚感,这种方法在心理上使她们成了无助的受害者。
  B.寻求暴力的性伴侣,这种观念来源于暴力的、破碎的童年家庭生活,也可能是第一个性伴侣是施虐者,将她训练成为受虐者。
  如果和男朋友分手了,你是不是觉得因为自己不够善解人意?如果别人求你帮忙,但是你没有时间,当你解释时是不是觉得很愧疚?想过没有,你为什么会感到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为什么总把责任归到自己的身上?
 
  其实,这就是你的自虐心理在作怪。不要过于担心,自虐是很普遍的现象,心理学家发现,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有自虐倾向。
  有自虐心理的人,大多觉得自己全身都是缺点,没有别人优秀,即使他们本身条件很好,也不敢正视自己。他们希望能做好一些事情,却总在关键的时候丧失信心。所以,有自虐心理的人很难成功,因为他们还没有站起来,就把自己踩在脚下了。
  生活中,那些总是顺从别人的人,自虐心理都比较强。这些“老实人”和“老好人”,很少得罪人,可以用“与世无争”来形容。当别人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哪怕是无理的,为了避免因为自己不同意而触怒别人,他们也总是表现得很愿意。即使在很多时候,他们心里并不是这样想。
  用一句话概括:自虐就是折磨自己。
  在心理学上,自虐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心理上的自虐;第二,身体上的自虐。自虐和自残有很大的不同,自虐一般不带有什么目的性,而自残目的性很明显,比如,为了挽救失去的恋情割腕自杀。而自虐却不会这样,只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一个处于自虐状态的人,因为对自己不认同就对自己进行惩罚,以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发泄和释放。相对于精神的自虐,身体自虐更要明显一些,比如那些酗酒和嗜烟的人,都有一定的自虐倾向,在折磨自己的身体中,得到一些心灵的释放。另外,自虐也可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情结,一些原始土着人身上满是文身、穿孔,就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表明自己是勇敢的,具有忍耐精神的。
  在一个男主人酗酒的家庭中,女主人如果为了让丈夫改过自新,总是采取和丈夫进行冷战或争吵的方式,却迟迟不肯离开,渐渐地因为“情感鸡肋”的折磨,很快就会耗掉自己的精力,而这种甘心被耗掉的心理就是自虐。通过自虐来达到折磨对方,达到玉石俱焚的目的,总归对自己是伤害,其实,自虐本身起不到任何作用。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摆脱自虐心理呢?
  勇敢地说出来
  大多数自虐的人,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不满,而很少会表露自己的情绪。比如,一位同学的舍友很不讲卫生,他碍于面子,不提醒不反对,而是默默忍受日益恶化的宿舍环境,最终忍无可忍,只有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了。其实想要摆脱自虐心理,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敢于说“不”,情况就可以得到好转。
  一个总是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如果感觉自己不满意,不妨坚定地拒绝别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无奈的承诺而烦恼;那些总是被欺负的老好人,只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自己的权利,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没有成就感而自卑、自怨的状况了。
  摆脱不必要的责任
  很多自虐的人都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个人母亲去世了,他责怪自己平时没有照顾好母亲,于是一味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并用酗酒来摆脱这种自责。所以,有自虐心理的人,如果能放下过多的责任,不要总是自寻烦恼,那么,自虐就会很快好转。
  总之,如果想摆脱自虐,最好的做法就是“放自己一马”,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只有放开,幸福的指数才会大幅攀升。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6d26d31f1aa4cf128d48466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