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那些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例子?


、提到汉武帝,有段评语恰如其分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刘邦建立汉朝,结束秦末分裂局面,将中国历史拉回正轨。但是真正能够让汉朝发扬光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还是要靠汉武帝。否则2000多年前的中国,很可能如同曾经的罗马帝国一样,面对北方蛮族的冲击,星云飘散。欧洲从未统一,这是很重要的原因。然而汉武帝能够北击匈奴,彻底打趴这个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最大的本钱,还是靠他的爷爷和爸爸,以及从吕后就开始的,西汉治国思想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从高祖开国,到汉武帝登基,整整过去了60年,然后到汉武帝下定决心,取消和亲国策,和匈奴干个你死我活,又过去了10年。注意这2个时间点。西汉花了60年积累各种资源,然后汉武帝又花了10年修炼自己,到开国70年的时候,才敢和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帝国匈奴撕破脸。所以汉武帝并不是个瞎折腾的主儿,他知道顺势而为。什么时候不折腾,什么时候该折腾,聪明人一定要看准时机。在汉武帝的爷爷和爸爸那里,西汉号称“文景之治”,历代评价甚高。《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文景之治,就是不折腾。因为文景之治的不折腾,给了汉武帝折腾的基础。然后因为武帝的折腾,他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把整个国家机器开动起来,因为有匈奴这个强劲对手,这才锻造了强悍的,所谓“虽远必诛”的强汉。汉朝因此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2、宋仁宗最大的失败,就是该折腾的时候不折腾。时代给了他最大的舞台,他却唯唯诺诺,不敢重拳出击,最终北宋彻底失去了解决契丹的最好铅斗含时机,并坐视西夏崛起,最好的败亡就此注定。前面咱们一直在强调,宋仁宗接手的局面,和汉武帝非常相似。两个人登基时候,西汉和北宋都是开国60年。60年一个甲子,60年一个轮回。两个人分别是各自王朝的第四代和第五代皇帝,应该说,正是处于封建王朝最好的上升时期。在这个阶段,士气、民心都处于整个王朝周期最完美的状态。北宋在开国60年后,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不可谓不多。曾经有个说法,说宋朝的GDP占当时世界的一大半,这个说法有一定争议,但是当时社会经济极度发达肯定没错,至于人口,据说北宋鼎盛时期实际控制人口近亿,也有说超过1亿。而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也就5000万左右吧。宋仁宗手里有的资源,比起汉武帝来说,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怂,一辈子都没有想过主动出击。3、自秦始皇之后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其实草原民族的人口一直不过百万级别,而中原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千万级,销敬除了人口,各种武器装备草原民族也基本无法自产,但是草原游牧民族却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这就要说到军事动员能力的区别了。实际上,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强大,不在于它的财富,也不在于它的人口,而在看它的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动员能力是否强大。咱们举个例子,对比一下如今中美两国在对抗疫情方面的措施。中国如何对抗疫情?很简单,湖北封省,武汉封城,全国其它省调医疗队过去支援,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玩命生产各种口罩、防护服,2个月解决问题,这背后的人力物力投入是天文数字,但更厉害的,是人力物力调动机制,效率极高。槐笑反观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你说它没有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吗?可能比中国少点,毕竟这些年美帝玩金融,空心化了,工业生产能力不足。但归根到底,是它的动员机制有问题。美国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会按照联邦政府号令行动。所以,动员机制和动员能力,才是关键。否则,你空有资源,你没法把它用起来。4、汉武帝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搞出了一整套的制度,能够把大汉王朝所有老百姓辛苦劳作,生产的物资财富,全部征集起来,大汉王朝的国家机器,在汉武帝操作下,如臂使指,指哪打哪,那叫一个运用自如。汉武帝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干死匈奴。这也是汉武帝最大功绩。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国文明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汉武帝干死了匈奴,其它几个古文明全部被蛮族灭亡。为了和匈奴打仗,他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而在古代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非常花钱,非常非常花钱。别的不说,维持一支10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你至少要有50万匹军马随时可以出动。想想看,这得花多少钱?别看这么多,一场仗打完,出去的军马至少折损一大半。所以你还要源源不断,继续养马。所以要源源不断花钱。武帝为了能够这样花钱,什么卖官鬻爵,什么拿钱赎罪(比如李广失期当斩花钱就没事)都不算啥,汉武帝时期开创了盐铁专营,直到现在依然是对全体国民收税的最佳工具。武帝整了这么多心思,就是为了“与民争利”,要把老百姓的劳动产出,全部转化为战争潜力,和匈奴死磕。说到底,汉武帝治下的大汉王朝国家机器,动员能力极为强大。有这种举国之力做后盾,卫青、霍去病才能够千里出击,一举攻破单于王庭,封狼居胥,取得千年来汉民族对草原民族最大的军事胜利。5、和汉武帝比起来,宋仁宗最大的不足,就是北宋动员机制不行,大宋的国家机器,效率太低,没法把大宋的资源整合起来,也没法把大宋的人力物力转化为战争潜力。别的不说,单就说要和契丹开仗,必须要有的骑兵部队。北宋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马不足。如果你看宋史,北宋和契丹长达百年的战争,大多数都是步兵对骑兵。或者是守城战。偌大的河北平原,大多数时候,宋军就是守在城里看契丹铁骑到处跑。为啥宋军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这个原因就复杂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说来说去,反正就是北宋时代无法像汉武帝那样大量砸钱养骑兵。大宋的人力物力无法动员起来,无法转化为战争潜力。另外,整个宋代武人的地位太低,北宋国策是“以文制武”,武将见到文官,都要乖乖低头,这种社会氛围无法培养优秀将军,整个仁宗朝,就没有能打仗的人。好不容易出了个狄青,最后命运如何?对西夏战争不利,宋仁宗派范仲淹到前线主持局面,范仲淹作为文臣,毫无疑问很出色,也算是知兵,并非司马光那样的儒生,光说不练。范仲淹在这3年军旅生涯中,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渔家傲》词写得不错,但是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实在是太让人捉急,和李元昊几次对阵,野战均遭惨败,最后只好避开和西夏铁骑正面对抗,拼命筑城,步步为营,试图困住西夏。反正最终是奈何不了对方,只好像对契丹一样,也给对方岁币,花钱买平安。所以为什么说北宋是最窝囊的一统王朝?因为它打不过契丹,打不过西夏,只好花钱买和平。却从来没有想过卧薪尝胆,在战场上解决对方。北宋亡国的根子就是在仁宗朝埋下。6、到底该如何理解折腾和不折腾?又该如何理解有所作为和碌碌无为?折腾是一个贬义词,作为是一个褒义词。具体如何看待,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汉武帝有文景之治打下来的基础,他主动出击匈奴,这不能叫折腾,这就是君王的有所作为。宋仁宗也有祖宗60年的积累,他只想做个守成之主,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出击,这说好听了是不折腾,其实何尝不是碌碌无为?当然汉武帝也不是所有动作都算得上有所作为,在他打残匈奴以后,晚年依然好大喜功,为了几匹汗血宝马远征大宛,这就是瞎折腾。他后来悔悟,给自己下轮台罪己诏,算是公开承认了自己晚年错误。纵然如此,汉武帝的伟大功绩不容抹杀。公允来说,汉武帝的一生,前面几十年都是有所作为,最后十多年是瞎折腾。相比而言,宋仁宗整个一生都是碌碌无为,一点折腾的心思都没有,也就失去了有所作为的可能性。我倒希望宋仁宗有汉武帝一半的血性,有汉武帝一半好大喜功,恐怕北宋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悲惨了。宋仁宗,就是缺了这点血性。当然,这也不能全然怪他。在北宋那个时代,重文抑武,整个国家上上下下,整个汉民族都失去了汉武帝时代的血性。用汉武帝晚年,和宋仁宗一生的反面教材,可以教会我们: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啊。武帝晚年瞎折腾就是好战必亡,仁宗一生不作为,花钱买和平,就是忘战必危。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3ac83a5aab54edcc8c7f3bf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