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耻,即是“耻辱”的意思。“言过其行”,说大话,却不能做实事。君子以“言过其行”为耻辱。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原文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大国学小经典儿童经典读本-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本书选取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一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掌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小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原文赏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释义: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释义: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释义: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释义: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释义: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释义: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释义:(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释义: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释义: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释义: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释义: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释义: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释义: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此语出自《论语》“宪问篇”。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zhidao耻辱。耻,即是“耻辱”的意思。“言过其版行”,说大话,却不能做实事。君子以“言过其行”为耻辱。第二种:耻,不敢尽之意。过,欲有余之意。全句意为:君子说话不能太绝,做事权要留余地。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d82c959d52dc9171a501c1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