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季和伯仲叔季什么区别

一、代表身份不同
1.古时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其中,正妻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出,侧室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于是有个说法是“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2.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二、用法有所不同
1.“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2.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扩展资料: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后孟、仲、季引申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古人按阴历(即农历)分一年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总共十二个月,把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当然,它们都是就阴历即农历而言的。
伯和孟的区别就在:
伯是嫡长子,孟是庶出长子。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没有区别,“伯”通“孟”,“伯”就是“孟”的意思。
《说文.人部》:“伯,长也。” ――东汉许慎
伯,年长的。 如周灭商以后,不食周粟的伯夷,晋献公嫁给秦穆公的那个女儿叫伯姬。
《说文.人部》:“孟,长也。”――东汉许慎
孟,年长的。
《说文.人部》:“叔,少也。”  ――东汉许慎
叔,年幼的。通常指排行老三。
如果有兄弟七八个,那么除了老大老二和老小以外,都可以称为叔。《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武王同母兄弟一共十人,其中,老大伯邑考称"伯",老二武王发和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其他从老三管叔鲜一直排到老九康叔封,全用"叔"字,老幺称"季"。
《说文.人部》:“季,少称也。”――东汉许慎
季,年幼的人的称呼。叔季都可以是最小的,但季比叔更小。
扩展资料:
示例: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为老四。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较有代表性的。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1cd3f5e96cb1f1b0cab407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