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和军统哪个权利大?领导人是谁?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主要的负责人是陈立夫;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主要负责人是戴笠、毛人凤;
两者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务组织,中统为国民党中央情报处组织,军统为军事委员会的情报组织。中统和军统的权利哪个大,这个还是主要按照历史时间的发展,到最后成为军统独大的情况,简单来讲就是军统的权利要大于中统,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一些简单分析:
事实上,所谓中统就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既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一个全国性特务组织;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所控制的一个特务机构,陈果夫、陈立夫在当时的中华民国属于四大家族之一,在经济上占有着相当强的垄断地位。
所以,刚开始,也就是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是非常庞大。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实际上都是中统特务网络的延伸,即:在各省市、各党部内成立了中统“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中统秘密“行动区”。甚至,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所以,在1927-1937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党的秘密战线的损失基本上都是中统干的,包括顾顺章的叛变等。
当然,如果我们要是回首其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步一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前身是由一些C.C系分子在1927年和1928年之间组成的一个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然而,当到了1937年的时候,这个党务调查科却又被合并到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但继续由CC系分子徐恩曾出任第一任处长。
此后,1938年3月,由于恰好正赶上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经过国民党首领蒋中正的提议,就以这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局。成立之后,国民党CC派领袖陈立夫和陈果夫两兄弟自然是格外高兴,他们一方面大力推动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主要阵地的中统基层组织的筹备工作;
另一方面则积极在各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建立了一个广泛的中统“党员调查网”,并以此为基础,对一些革命的进步组织不断予以打击。当然,无论怎样变化,历任的中统局局长几乎都是由国民党的CC系核心成员担任。其中的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等人都曾经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人也都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然而,在后来,进入到了抗战时期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开始有所改变,也就是,从以对付我党为主逐渐向对付日本侵略者转变,而就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中统的政治地位开始日渐下降,直至到了1947年改名为党员通讯局,到了1949年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
当然,“花开两朵,单表一枝”。话说到此,我们再来看一下“军统”。它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其成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先,是在1932年3月,当时的蒋中正曾经成立过一个“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并仿照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希特勒的“褐衫党”,成员均穿蓝衣,因此又被称为“蓝衣社”,下设有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两大主要机构,而干事会的下面又设有人事、组织、训练、宣传、特务、总务等处;其中的特务处就由后来大名鼎鼎的戴笠担任处长。
此后,等到了1938年的时候,伴随着CC派领袖――陈立夫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之机,蒋中正就借口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国难当头,为了进一步防止敌谍和汉奸的破坏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把原隶属军委会的特务机关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组。其中之一,就是又正式成立了一个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至此,军统特务组织正式走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并且,军统组织名义上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任局长,实际上则是由任副局长的戴笠掌握实权。
于是,此后军统组织就在抗战时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以至于到了最鼎盛的时候,不但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办事机构外,还密切掌控着全国的警政机关,并拥有“忠义救国军”“别动军”等诸多特务武装,甚至,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此外,戴笠还先后又掌握了运输统制局监察处、财政部缉私署、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财政部货运管理局的大权,以及交通警备司令部九个团的交警和上万人的缉私武装。其中,当时作为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的孙立人将军就差点成为了戴笠的手下。
在整个抗日期间,我们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戴笠本人是一名坚决的抗日主义者,加之,他平生最恨汉奸,所以,军统局曾经多次派出特工刺杀投日的汉奸和叛徒,比如,刺杀张啸林、唐经,以及刺杀未成的殷汝耕、季云卿、汪精卫、周佛海等人。而隶属其指挥的各个军统“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也经常深入日寇占领区进行广泛的游击战,有效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同时,作为在业务上有着竞争关系的两大特务机关,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的确曾经进行过长期的明争暗斗。然而,尽管中统局成立较早,陈立夫、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等人也都很厉害,但正因如此,才有了权高震主之嫌疑,所以,后来在蒋中正的暗中调控下,军统组织就逐渐成为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中的一枝独秀。
所以,可以说,同为特务机关,为何军统特务就要比中统特务更要厉害呢?其实还是由于军统的首领――戴笠是蒋中正的唯一心腹所致。
扩展资料:
在抗战之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中统的实际控制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本身在国民党内具有强大的势力。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可见陈氏兄弟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因此,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
但是抗战期间,由于大片国土沦陷,沦陷区内的国民党基层机关基本上都被破坏,中统势力大为缩水。再加上陈氏兄弟并不如戴笠一般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中统所获资源也渐渐不如军统,因此,军统势力在成立后期逐渐大于中统。
军统全称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集权,黄埔生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人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又称蓝衣社)。1932年,在复兴社内,又设了力行社,并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任处长,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1937年,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合并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军统下辖两个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负责情报。戴笠自军统局成立以来任副局长,实际主持军统工作。直到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后,方才由毛人凤接任局长,1947年军统局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军统局的特务也是遍布全国。
抗战爆发后,尤其是40年代之后,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军统的地位不断上升。除了针对共产党及民主人士刺探情报,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刺杀汉奸日寇和刺探日军情报,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在戴笠的领导下,军统达到了极盛,仅特工人员就高达5万余名,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戴笠也因此被称为国民党“特工之王”。
作为国民党的两大特务组织,军统和中统从来没有和睦相处过,两大特务组织互相仇视,甚至出现过杀害对方特工人员的行为。可见,两大特务组织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当然,1949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大特务组织纷纷改组,蒋经国接手国民党情报机构,中统和军统(保密局)也彻底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_百度百科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_百度百科

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组织,是蒋介石集团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权力大小无明显区分,归属不同想系统,但军统的发展势力比较大。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特务组织,其前身就是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性质上属于党务特务组织;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局局长由蒋介石指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组担任,戴笠任副局长(负实际责任),性质上属于军方特务系统。
全面抗战后,军统局人员由战前的三四千人发展到七千多人,其成员大多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从1938年开始,军统先后在临澧、黔阳、贵州、兰州、重庆、汉中等地开办各种训练班。淞沪抗战爆发,戴笠于1938年5月成立“忠义救国军”,人数又达万人。1942年后军统人员竟达四五万人。
扩展资料: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1949年2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其破坏共产党组织、屠杀进步人士的目标没有改变。1946年蒋介石鉴于“军统”在反共方面发挥的特别作用,为准备发动全面内战的需要,将军统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1947年12月,毛人凤取代郑介民任局长,1949年,国防部保密局逃撤台湾。
参考资料:人民网--揭秘历史真实的军统和中统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a37dacc832966df3d45f13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