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能两全吗?


不的,要看你如何处理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 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忠孝如何两全-------铸庸 《孔子论孝》: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孔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荀子论孝》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此之谓也。 【《孔子论孝》译文】 孔子听了惊叹道:“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什么话呢?父亲的命令,不但不能随便听从,而且还要斟酌它是否可行。例如上古时代,天子为一国之君,事务繁忙,君主如有善行,则亿兆人民蒙福;君主如有过失,则全民受难。假若君王有七位敢于直言相谏的贤臣,那天子虽然偶有差错,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若有五位谏诤的臣下,即便自己无道,也不会失掉他的诸侯领地。卿大夫是有家的,如果有三个谏诤的臣下,那他虽然偶尔有差误,这三位贤臣,早晚进谏,陈说督促。他也不会失掉他的家。为士的,虽然是最小的官员,没有臣下可言。假若有谏诤的几位朋友,对他忠告善导、规过劝善,那他的行为自然会免犯错误,而美好的名誉,就集中在他的身上了。为父亲的,若果有明礼达义、敢于直言力争的子女,常常谏诤他、纠正他,那他是不会做错事的,自然也就不会陷于不义了。君臣与父子,是休戚相关的。所以遇见了不应当做的事,为子女的,不可不向父亲婉言谏诤;为臣下的,不可不向君主直言谏诤。为臣子的,应当陈明是非利害,明确劝告。父亲不从,为子女的,应当婉言相劝,即使触怒了他挨打受骂,也不要怨恨。君王要是不从,为臣下的,还应当尽力进谏,即使触怒了他受到处罚,也应在所不惜。所以臣子遇见君父做了不应当做的事情,必须立即谏诤。若有的孩子,不管父亲的命令是否合理,一味听从,那就陷亲人于不义了,他怎么还能算是个孝子呢?” ----------------------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 大道无常..愚孝乃不孝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一阴一阳之谓道【孔子为易经所著《十翼》中的《系辞传》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瞻)。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注: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而存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每一层的生化过程都是一阴一阳的生化,至简至易而且每一层的生化都是继承了前一层的生化规律并予以延续,故称继之者善也。每层都是一阳生出一阴一阳且一阴也是生出一阴一阳,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路,故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此继续永无止境的生下去可与天齐,故称成之者性也,这里的“性”指的是“道性”。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者,《说文》“一”为“元”,“元”即是“无”,即是“道”,故“生”而“不生”的平衡状态。孔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即是老子说道“道”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孔子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子曰:“天下之动贞夫一’“吾道一以贯之”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由此可知这里老子所谓“一”就是“无”,是“无形”、“无相”、是属“阴”。“一”所生之“二”即易经之两仪“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则有“形位”,可以“名”之了,故曰“有”。老子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的存在形式“一阴一阳”即“万物”之“母”,“一阴一阳”生于“太极”,即“二”生于“一”;“二生三”者,一阴一阳“推变”(推荡变通)而成“冲气”,此为“三”,“冲气”之象即易之“三画卦”的八卦。八卦相错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即是万物(三生万物),阴阳化生万物,故说“有”为物“母”,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日一夜之谓远日属阳,夜属阴。强调阳过而阴缺则道远。万物是依阴而起,阴是关键,阴阳气冲和合而存在,如若阴气阳气不和,即阴盛阳衰、阴衰阳盛都将归于无而不复存在。老子有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注:世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从细微到显著以至于质变。老子提醒、告诫世人:做难事要善于变通、做大事要从小处做起,须从小、易、细处着手;面对小、易、细之事,绝不可掉以轻心。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知道自己光鲜的一面,却常常自省反思自己不足、不到之处,这将成为天下称赞崇拜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常常谦卑持守卑辱不足的过往,则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如果这种德行能成为天下人效仿的榜样能长久地传承下去而不会出现偏差就能回归到或立足于不入歧途这样一种齐天的至高境界。 )这是中国古典哲学表述矛盾法则的命题。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极数知来之谓瞻。亮曰(诸葛亮对孙权说)“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舍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ee0892edcb923c6d3ebbf9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